马顺先画作《远方》
“雅逸清风:马顺先中国画展” 近期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分“写而生”“气与象”两个部分展出深圳本土知名艺术家马顺先的写生和创作,可以说这是艺术家扎根深圳18年来,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展览以马顺先近年来专注的大写意花鸟画为主,呈现了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曲折而非凡的探索路径。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在谈到马顺先艺术创作时讲到: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写意花鸟画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花鸟草木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强调艺术家主观感情和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在马顺先的作品中,花鸟草木生命与宇宙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他追求的不仅是表现花鸟草木的自然生态,更是借景抒情地表达自己精神境界的净化和陶冶,独出心裁地表达了人们共同向往的澄明之境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也正是马顺先钟情花鸟画的原因所在。他认为:“传统花鸟题材的最诱人之处就是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让你学做真人,学会真诚,托物言志,立德为先;传统花鸟题材的最诱人之处就是可以逃避现实,画自己喜欢的画,可以与社会无关,与现实无关,让自己清静、解脱、平和、不争、放下等等。传统花鸟画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让你以出世的心态做学问,以入世的态度对待人生,必须合于大道,合于时代,为时代发声,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化人!”
在中国画领域,马顺先由山水入花鸟。他曾经是一个热衷于山水画创作的北方画家,来到深圳,深深为这满眼的葱郁和盛世的繁花所吸引,一头扎进花鸟画中,从此乐而忘返。画花鸟画的人都知道,尺幅越大的作品越难把握,马顺先却常有鸿篇巨制,此次展览就展出了他最新创作的多幅丈二巨作。他的大境花鸟画把山水和花鸟融合起来,将写意的洒脱与严谨的造型相融合,将笔墨的味道与色彩相结合,作品气韵雄浑,境界博大。其代表作品《远方》,大胆求变,静态的近景在柔美中纵横争让,意在诡谲之中,衬景的山水湖泊意象,设色绿意瑰奇,笔墨阔大酣畅,让色彩与激情打动人心,色龙神飞,秀中见雅。
为了让传统的花鸟画适应现代的视觉审美需求,马顺先博采众长,从现代工笔画、插画、当代艺术中广泛地吸收营养,他的作品乍看泼墨泼彩,大开大合,细看才会发现,每一个局部的处理都非常讲究。马顺先说:“中国画讲究写真传神,现在大部分写意画不被看好,主要是因为画面不耐看,现在视觉图像太多了,要吸引观众,一定要增加画面的深度”。
传统中国画在宋元已经达到高峰,面对前人创造的无数高峰,今天的画家怎么画是个问题。马顺先找到的答案就是写生。在本次展览中,有不少作品都是直接对景写生的创作。马顺先对写生情有独钟,多年来,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写生时那不知疲倦的激情,常常连年轻的学生都自叹弗如。在他看来,写生就是把画案挪出室外的对景创作,是与山川交流,与草木对话,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是浩然正气的人生历练。
马顺先很早就养成了对景写生的习惯,多年前的一次太行之行给了他这样的启示。“那时,我被一条太行山的沟壑深深打动了,下决心把它画下来,没想到回去以后再看照片,完全没有那种感觉了。”从此,他走到哪儿就把画架带到哪儿,被景物打动的时候,就马上用画笔记录下来,回去再慢慢完善,一幅画,现场就完成了六七成。在创作大型作品《茶溪谷》时,他写下这样的题记“面对深圳满目的绿色,丰茂的植被,不可刻意照抄,经概括简洁处理,立万象于笔端,写天地于尺素,虚实相生,于无画处皆成妙境,于着笔处引人入胜,既得南方之秀润清幽,又表现出大境花鸟画的山水气象。”
马顺先享受写生的过程:“写生不仅是作画,也是游历人生,在游山看水中滋养胸襟,培养情怀。我们走入生活,慢下脚步,用心发现,用心交流,是与天地对话,与生灵相语,彼此间有了心灵感应,下笔有神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所谓“胸中经纬、笔下万千”,正是如此了。(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