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艺术>首页推荐>

非遗传承人姚公白谈古琴艺术

非遗传承人姚公白谈古琴艺术

分享

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姚公白,在深圳南山谷风琴舍以琴会友,以“琴乐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为题,讲述“琴文化”的发展历史。

深圳特区报2018年12月26日讯12月23日下午,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姚公白,在深圳南山谷风琴舍以琴会友,以“琴乐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为题,讲述“琴文化”的发展历史。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社会组织学院、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文体专业委员会主办,谷风琴舍承办。在观众提问环节,姚公白还应观众“强烈要求”,演奏了一曲《平沙落雁》。

在讲座中,针对当下的“古琴热”,姚公白认为,这是好事,“这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人们有钱有闲了,想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好事。要允许大家先进门,再慢慢熏陶。”

“纵观古琴发展史,在先秦时期,它是贵族身份象征;两汉时期,文人介入之后, 古琴变成了表志抒怀的载体;至晚清民国,还有人在弹琴。古琴更多的是琴家自我的抒发,它不是娱人而是悦己,这些都决定了它的小众属性。”

几千年来,琴一直不绝不灭,就是因为它的民间基础太好了。谈及古琴的流派,姚公白表示,在数千年琴乐的传承发展中,东西南北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铸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与地区方言,受地域文化习俗、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各地风格不同的古琴流派。唐宋以后,大多数古琴流派的称谓都与所处地域有关,如浙派、虞山派、蜀声、吴声等。而流派之说,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口传心授”。

姚先生表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整个琴乐、琴学体系的传承与发展。如指法开拓、琴曲流变、流派风格、琴学研究等方面无一不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刘莎莎)

[责任编辑: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