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艺术>首页推荐>

专访深圳画院院长徐章——深圳画坛打开窗口聚英才

专访深圳画院院长徐章——深圳画坛打开窗口聚英才

分享

作为深圳体制内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深圳画院也是这两个大展的参与者和组织方之一。日前记者专访了深圳画院院长徐章,请他讲述两个大展背后的感人细节。

市民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拍摄留念。

徐章


◎ 深圳特区报2019年05月07日讯 (记者 尹春芳)


精彩艺术作品书写深圳故事,讲述深圳精神。近期,深圳美术成为关键热词。正在深圳举办的两场重磅大展:“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和“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吸引了全国艺术界的目光,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深圳体制内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深圳画院也是这两个大展的参与者和组织方之一。日前记者专访了深圳画院院长徐章,请他讲述两个大展背后的感人细节。


开展精品生产,组织选送优秀作品


记者:“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和深圳展出之后都好评如潮。请谈一谈深圳画院在这一展览中所发挥的作用。


徐章:本次展览是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在几家美术机构通力合作下成功举办的。深圳画院全过程参与了具体工作。比如,展览策划,作品组织及初步筛选,展览筹备及布置、基础文案撰写、联络专业媒体及约请评论家撰文,以及做好经费的合理计划和使用、管理等。本次展览作品中深圳画院提供的收藏和艺术家创作作品共计127件。


记者:最近几年深圳画院的发展情况如何?


徐章:深圳画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可用四句话概括。第一,扩大了专业队伍,在客座画家制度基础上,2012年实行了签约艺术家制度,打造了一支包括驻院艺术家、客座艺术家、签约艺术家在内的专业美术创作队伍;第二,巩固了多个平台,如“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水墨论坛”“深圳画院院展”“深圳画家画深圳”“水墨双城——深港水墨交流展”“深圳中国画学会展”等;第三,提升了特色品牌,坚持开展“都市水墨”课题研究,2012年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落户深圳画院;第四,开展了精品生产,如组织艺术家参加“广东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纪念深圳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17全球水墨画大展”“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等,并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去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市美协和深圳画院共同组织和选送深圳地区61件作品参加这一全国性展览,占全部参展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作品包括画院24位艺术家的26件作品。


以“签约制”凝聚深圳美术队伍


记者:刚才你提到的深圳画院签约艺术家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目前已签有多少艺术家?


徐章:这一制度最早实施于2012年9月,深圳画院与深圳本土23位具有突出艺术成就、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在深圳国、油、版、雕四个艺术门类中发挥代表作用的艺术家进行签约,已历时6年,经历了三个周期,目前已有签约艺术家31人。


记者:在你看来,签约制度对促进艺术家创作带来了哪些帮助?


徐章:深圳画院为艺术家提供了多种服务。首先为艺术家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如参观、考察、学习、采风、看稿、座谈、评审、创作等等,使艺术家更好地开展精品创作;此外,还为艺术家提供了学术支持,发挥深圳画院学术机构作用,帮助艺术家梳理创作思想、总结创作成果;与此同时,也为艺术家拓宽了展示空间,为签约艺术家举办了一系列的个展、联展,组织艺术家参加市内外各种展示活动,进一步扩大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


记者:签约艺术家为深圳画院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推动深圳美术创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徐章:签约制度的推出,迅速扩大了深圳画院的专业队伍,提高了画院的整体水平,有效激活了画院创作、研究工作机制,让更多画院之外的艺术家享受画院的艺术资源,共同参与画院学术课题的创作研究当中。可以说,签约制度对于推动深圳美术事业的较快发展和整体创作水平的迅速提高,为深圳参加国内重要美术展览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组织保障,为深圳市美术专业队伍整体形象的树立起到促进作用,为打造深圳美术的“国家队”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我注意到,在“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展览上也展出了一部分深圳画院客座艺术家作品。深圳画院的“客座画家”制度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徐章:2000年,深圳画院率先在全国画院中推行“客座画家”制度。客座画家所聘任的对象是海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不含深圳本地)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士。迄今为止,已有来自欧、亚、非、北美、南美23个国家37个地区以及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香港的共60余位艺术家,在深圳创作、研究、交流、展览。


在“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展览展出一部分客座艺术家作品。这些艺术家在深圳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深入了解深圳这一新兴现代化都市,并为这座城市积累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财富。这些作品体现了深圳作为窗口城市在文化交流上的贡献,也体现了深圳开放、多元、包容的学术格局。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水墨艺术平台


记者:备受全国艺术界关注的“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正在深圳展出。本届展览和论坛深入探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水墨艺术出现的时代特征。“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缘起是怎样的?


徐章:城市化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最重大的变革之一。而深圳正是对应这一问题的典型范例。对于中国画而言,城市化过程,改变的不仅仅是它的描绘对象,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中国画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以董小明为院长的深圳画院秉承继承、改革、创新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宗旨,根据深圳新兴的现代城市文化现实以及中国画发展的现状,在提出并实践了“深圳画家画深圳”“城市山水画”等一系列相关学术课题的基础上,2000年又进一步推出了“都市与水墨”课题。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深圳水墨论坛”成为深圳画院开展“都市水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重要载体。“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源于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和1992年“深圳国际水墨画展”。1998年起确立为国家文化部批准立项、深圳市政府主办,由美术界专家顾问、美术专业机构承办,美术专业人士策划、组织、实施的常设性展事;1993年起又举办了“深圳水墨论坛”。20多年来的10届展览和相应的学术活动,有近千位来自中国和几十个国家、地区的策展人、画家、艺术史家和批评家参与。


记者:“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深圳水墨论坛”发展到今天,对都市水墨产生了哪些作用?


徐章:“都市水墨”的课题在“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深圳水墨论坛”的平台上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深圳这座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新兴城市美术创新上的鲜明特色和响亮名片。它始终把握了水墨画发展的脉搏,为推动水墨画的当代进程产生了积极作用。


到今天,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余位艺术家的数千件水墨作品参加了历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这些作品已成为一份丰富而完整的水墨艺术的时代样本;有近三百位国内外艺术史家和批评家参与了论坛,亦为当代水墨艺术研究留下了颇为丰厚的学术成果和珍贵文献。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