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艺术>首页推荐>

宝安艺术家饶凯玉的刻纸画情缘

宝安艺术家饶凯玉的刻纸画情缘

分享

今年已73岁高龄的刻纸画艺术家饶凯玉,在宝安生活已经有55年。她的刻纸画《蚝乡情曲》倾注了她对蚝文化的热爱。

饶凯玉作品图。

饶凯玉。


“每一次作品参展,所得到的并不是外在的荣誉,而是真正在内心找到了一种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境界。只要双眼还能看见,手还能拿起刻刀,创作一直在。”今年已73岁高龄的刻纸画艺术家饶凯玉,在宝安生活已经有55年。她的刻纸画《蚝乡情曲》倾注了她对蚝文化的热爱。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老艺术家,听她聊起她和刻纸画的故事……


从小迷恋画画 在宝安与刻纸画结缘


大多数有艺术天赋的人,自幼就比常人出众,饶凯玉也不例外。她从小最喜欢看连环画,上课也在台底下偷偷看,属于那种读书“不认真”的学生。“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只要看见一个物体,我就能落笔透视构图画画。”饶凯玉回忆着往事,“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透视,经常见什么画什么,女同学特别喜欢叫我帮忙画公仔”。在上初一时,饶凯玉开始学速描,几笔就画出一个学生拿着一把扫帚的画。


1964年,饶凯玉来到宝安区(原老宝安县)下乡,因会写会画所以调到原沙井百货公司工作。工作期间,有同事推荐她参加原老宝安县群众艺术画展,这是原老宝安县第一届业余爱好者画画比赛。当时,饶凯玉画了一幅一位农村赤脚医生背着十字箱出诊的画,取名为《夜诊》,最终被原老宝安县文化局采纳。当时,所有入围作品的作者集中参加了培训。


饶凯玉从来没学过国画,也没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学。在集训一个月期间,老师给她一本书,建议她向国画发展。她发现书里有几幅小剪纸图很有趣,突然勾起她的创作灵感,为什么不画农村题材呢?她决定创作农村“四员”(出纳、会计、保管、记工员),“四员”是当时典型的社会人物。“我不要画国画,要刻纸成画。”饶凯玉说。当时,她先用毛笔在纸上勾勒出形象,修改定稿,后用印写纸反转复印在刻纸上,再用刀刻纸成画。


据了解,这是原老宝安县展览史上第一次出现刻纸画艺术,这一套《四员》让原老宝安县文化馆的领导和同行集训的业余画画爱好者大开眼界,都夸赞题材新颖,构思独特,手工精美。大家都以为饶凯玉的作品是剪纸,她却说她的作品是刻纸画。她不用剪刀,而用刻刀。她的每幅作品都是精心设计,既讲究构图,又讲究造型和形象,更有艺术性。


创作《蚝乡情曲》


讲好沙井故事


饶凯玉的作品特点鲜明,以人物为主题,通过人物来反映现实社会,作品贴近生活、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饶凯玉平时十分关注时事,当她在报纸上看到国家发生大事,她就会萌生创作的冲动。比如神舟七号上天,她说脑海里马上呈现出太空人驾驶神舟七号上天的画面。1984年,她创作了《武林雏鹰》,获得了“深圳市庆祝国庆35周年美术作品展”佳作奖。不过,她最得意的作品还是《蚝乡情曲》。


记得在1985年的一天,她在沙井大街遇到沙井水产公司经理陈沛忠,陈经理对她说:“沙井是蚝乡,可以创作一系列以蚝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饶凯玉不是蚝民,没出过海,也没养过蚝,但是经过陈沛忠这么一说,她开始搜集有关蚝民做蚝的材料。


后来,她创作了《蚝乡情曲》参加“深圳特区美术作品展览”,获佳作奖。《蚝乡情曲》之一、《蚝乡情曲》之一、《蚝业新村》、《晒蚝姑娘》等一系列作品参加了省、市、区展览,各大媒体都刊登她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关注蚝乡沙井。《蚝乡情曲》之一、之二系列作品,可谓是饶凯玉最为呕心沥血的创作,作品倾注了她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通讯员 潘惠茹 文/图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