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金融>保险>

三位村民和三个“险种”的故事

三位村民和三个“险种”的故事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一则“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公益广告让保险被千家万户知晓。

一则“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公益广告让保险被千家万户知晓。从基本保障到美好生活,保险就像一名“多面手”,积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而在扶贫领域,保险也凭借其风险保障和资金融通功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近期深入农村地区调研,通过三位村民与保险的故事讲述保险与扶贫的天然联系。

“辛苦十年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过去农村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虽然有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但一旦发生重大疾病,高额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仍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无钱而延误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大病保险则帮助这部分人解决了不小的难题。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政府利用新农合结余基金向中国人寿购买大病保险,农民不用多掏一分钱却使基金保障效应得到放大。盘县竹海镇十里村低保户叶先粉是大病保险的受益者。

今年叶先粉因药物性肝损害住院花费2.2万元,其中新农合补偿7095元,大病保险补偿5254元,医疗救助补偿5546元。出院时叶先粉只缴纳了4100多元的个人自付部分,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接力报销”,帮了他和他的家庭不小的忙。

在贵州,像叶先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多重保障不仅让贫困患者及时获得救治,还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一场大灾,一年白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一场自然灾害就可能让其一年的辛苦泡汤。农业保险作为保险扶贫的主力险种,一直扮演惠农“及时雨”的角色。今年6月28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谷营镇等多个乡镇遭遇风灾,部分房屋、鸭棚受损严重。其中,兰考县谷营镇曹庄村贫困户王想的鸭棚严重坍塌,近1000只鸭子被砸死亡,经济损失近10万元。得益于兰考县政府与中原农险签订的“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扶贫项目,王想6月30日就拿到了中原农险赔付的23000元赔款。

“投保时没当回事,也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赔付这么快又这么多。”王想说。

 “保险+扶贫”的模式也在逐渐改变过去“给钱给物、打卡到户”的帮扶模式。借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扶贫由“输血”转向“造血”。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驮洋村的徐根养曾经是贫困户,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的香菇大棚里码放菌棒。“以前向银行贷款很难,种植规模也很小,一年下来挣不着几个钱,勉强维持日常开销。”徐根养说,现在有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由政府承担,保险公司做担保消除了银行顾虑,自己每年可获得10万元无抵押贷款,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今年能增收5万多元。

三位村民,三个险种,这只是保险扶贫的缩影。

根据保险大数法则,只要拿出一少部分钱,就可以调动保险公司一大笔钱用于扶贫脱贫。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说,保险是一个扶危济困的行业,保险与扶贫具有天然的联系,有着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发挥保险的体制机制优势,正是保险参与扶贫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谭谟晓)

[责任编辑: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