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爆仓,陷入流动性危机。然而数据显示,今年仍有上千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16日,两市共有1185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约1.23万亿元,超出去年同期水平。根据记者梳理,这些理财产品主要类型为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资管等固收类产品。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短期理财可提高资金效率,但过度理财并不可取。
9家公司上百亿元买理财
最近几年,A股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无论是企业参与数量还是累计购买总金额均有所增长。根据WIND统计,今年至今1185家A股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约1.23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根据统计,宝钢股份、天茂集团、恒瑞医药、江苏国泰、养元饮品等9家公司今年至今先后豪掷超百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在上市公司发布的委托理财的公告中,银行理财产品仍是首选,该类产品占所有购买理财产品比例约九成。
数据显示,认购理财产品金额最高的当属宝钢股份。公司先后认购了11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达490.2亿元。资料显示,上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3.2%至5.2%。
在众多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中,不乏今年刚上市的新股,如2月上市的养元饮品累计购买理财产品130.5亿元。
对于购买理财,养元饮品表示,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是在确保公司日常运营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的,有利于提高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
大多来自闲置募资
今年上千家上市公司动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些钱从何而来呢?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大多为闲置的自有资金和暂未明确用途的IPO或定增等所募的募集资金两种,其中闲置募资居多。
部分公司理财收益率颇高,如白银有色。公司9月22日公告称,共动用25亿元委托管理人华融证券理财,共涉及华证价值6个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这6个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由去年的7%增至目前的8%,收益率不可谓不高。
过度理财不可取
2012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允许上市公司投资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流动性好的产品,为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做了明确的指导。
在新规出炉后,上市公司理财热潮就汹涌而来。针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这一现象,业内褒贬不一。综合市场信息看,部分业内人士对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理财热”行为持忧虑反对态度,并称之为“不务正业”。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分析称,“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取一定的收益。然而,如果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并不可取,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此外,理财产品也不是包赚不赔,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债券违约等状况,说明投资理财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一些上市公司将大量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显然是不务正业,尤其是一些新股刚募资那么多却去买理财,如何向投资者交代?”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热衷理财并非好现象,一方面说明宏观经济不佳,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对其主业信心不大,同时也没有太好的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