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艺考季,艺考题目都会上热搜。去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考题带火了一首比较冷门的唐诗,即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考生要根据这首诗画一张主题创作,并以毛笔题原诗于画作上。今年的考题依旧是一首诗,来自唐朝诗人杜甫。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国画专业本科招生考题也非常犀利,增加了新难点:在保留专业必考的内容之外,首次增加了诗歌的创作,要求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
在中国画中考诗词,绝非新鲜事儿,而是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套路”,早在宋朝就有这种形式。然而放置于当下的背景,古诗作画和作古体诗是要故意难为考生吗?在业内人士看来,显然不是。他们普遍认为,“诗画合一”是美院国画专业考量的方向与趋势,提高了国画专业的入学门槛。一纸试卷背后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美术院校选拔机制的地位不断“攀升”。
美术教育缺失传统文化
熟知艺术史的人会想到,以诗为题作画的形式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宋徽宗主持的画院考试就经常采用这种形式,诸如“踏花归来马蹄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这些经典诗文,都曾经出现在千年前“艺考生”的试卷上。
这一传统到了近现代被打破,随后,注重素描、色彩、速写的“西化”招考与教学模式变成美院招生的主流。尤其是上世纪中叶,随着苏式美术教育为中国艺术教育借鉴取法,素描、色彩、速写作为绘画基础,成为了绝大多数美术学院的必考科目,其中素描考造型能力,色彩考试考色彩表现能力,速写考察快速造型能力,此三项的考察被认为是考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翻看中国美院历年国画系的招生试题,21世纪以来,西方素描和色彩基础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基本处于两者兼顾的状态,其中有几年素描、色彩占了考试的主导,但很快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规律没有考核到,甚至出现了国画系学生不会拿毛笔的现象,导致整体艺术水平的下降。
中国画教育中诗词等中国古典文化修养的缺失为教育界人士所关注。近两年中国画教育与往年似乎有点不太一样,比如去年,中国美院不按套路出牌的诗歌题目让很多考生抓狂,不知从何下笔。今年中央美院直接让考生开始作古体诗。
深圳大学美术系主任陈向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十几年来,我们的国画教育是用西方的造型学以及艺术理念来教的,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国画本来就跟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缺失就很难有所继承与发展。所以,很有必要让传统文化重回教育选拔的系统中。”
重新回归诗书画传统
考古诗作画与其说有新意,不如说是诗书画传统的回归。唐代大诗人王维就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油画相比,国画的背后深藏着传统的文化精髓。美术之美,不只是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还要给人诗意之美或内容之美。古代的艺术家在诗文书画方面都颇有造诣,文人画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看似一张简单的花鸟画,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美院招生加入考古诗词作画与古诗词写作,与其说是打破现有艺术教育模式,不如说是回归传统绘画艺术。美院可以从中考察出学生的整体素质,除了基础的造型能力以外,还有对诗意的理解,书法的功力等等,这种形式虽然很复古,也提高了门槛,但也更能检测考生的真实水平,有助于选出诗画双绝的高水准人才。”国画家陈俊宇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对此现象也是普遍表示赞同,希望这种选拔方式能推广开来。艺术门类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技法,而需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养,而中国国画讲究诗情画意,缺一不可。
实际上,业内人士已经察觉到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升温,比如诗词、成语等大热。在传统文化精神不断深入地影响整个社会之时,国画专业似乎也感应到这一变化,并从招考上率先反映了出来。
去年中国美院的试题出来之后,让很多高中美术老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美术教师路女士对这一现象非常认同,“这种变化并非为了难倒学生。美院的招生考题实际上起到了引领作用,从前照着构图就去考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的国画需要扎实的综合表现能力。技法不是万能药,综合的文化素质同样重要。”
出题不宜难与怪
虽然出题的导向是正确的,但方式和推行似乎还有待商榷。陈向兵认为,提高文化素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不仅仅局限于诗词。对于学生而言,对传统文化的亲近需要从小培养,并非仅仅为了应试。很多成名的艺术家一直对传统文化怀抱一种情怀,譬如当代艺术家徐冰,如果没有介入到很深的传统文化当中,他的很多装置艺术也出不来。
在深圳从事艺术培训教育的谢玉老师认为,“美院招生加考古诗词作画,艺校考生加考文学试题,也要注重题目的知名度,不能偏和怪。从基础教育来看,诗词的教育并不被重视,诗词创作要懂得格律押韵,很多中文专业的学生也未必能创作古典诗词。我觉得方向是对的,但考试的方式还可以再仔细斟酌。”
艺术评论家钟先生认为,在国画专业考试中,添加古诗词内容,出发点固然是好,但也没必要“一刀切”。“是否可以区分考虑,如果今后决心专注传统国画专业,可以提高门槛;如果以后还是面向现代艺术,是否可以降低难度?”
从长远来看,仅从考试中体现古典诗词是不够的。陈俊宇指出:“学文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过程,尤其是对学生来说,传统文化功底这不是单一的国画专业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大的教学课题。”(记者 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