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冈中学天文台外观。
平冈中学原天文社辅导老师向学生讲解天文知识。
1月31日,丁酉年最后一个满月夜,天空为大家呈现一轮“红月亮”,深圳天文爱好者早就翘首以待。上个星期,平冈中学天文学社指导老师伍树人走进平冈中学这间距离“天空最近的房间”,为月全食当天带领学生观测做准备。伍树人摆弄着天文仪器,看着这间经过好几年努力终于“复活”的天文台,满眼笑意:“但深圳还有很多学校的天文台处于停摆状态啊。”说到这儿,伍树人不禁惋惜。
天文学会难找活动场地
当记者与多年从事天文观测的深圳天文学会发起人之一石老师,谈及深圳学校天文台是否大多处于停摆状态时,石老师连说了三声“没错,没错,没错。”
深圳天文学会有时需要有天文台的学校配合开展天文普及和观测活动,但让石老师头疼的是,能找到的有条件开展相应活动的学校屈指可数。“很多学校缺乏研究天文的老师。这种现象太常见了。”石老师说。
安置天文望远镜的建筑物称作圆顶室,顶部为可绕竖直轴转动的半圆壳体。云顶上有两扇狭长的活动天窗,可沿水平方向打开。深圳是南方城市,潮湿是常有的。天窗若不长期使用就会生锈,“这玩意儿只要半年不使用,基本就没法儿运转了。”石老师介绍。
2000年前后深圳现天文热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龚湘玲身处教育一线岗位,掌握深圳学校天文方面讯息。“深圳大概有15所学校有天文台,大部分都没有在使用。”龚湘玲介绍,深圳现在这一批有天文台的学校,其天文台大部分是在10多年前建成的。
2000年前后,深圳出现天文热,学校的天文社团十分活跃,一些学校花了大价钱购买天文望远镜、修建天文台。那段时间,深圳还有学生因为天文竞赛被北京大学录取。据了解,深圳实验学校首位校长金式如曾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掏出一笔钱,购买了一台日本产的110牛顿望远镜,随后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究制造中心联合建造天文台。
“有的学校学生因为喜欢天文,天天扎在天文台里。每年学校社团的老师还会带孩子去外面看流星、月全食等。”龚湘玲言语中透露着些许自豪,“观测天象都是要找尽可能暗的地方。你想想,那时候老师们带着一帮孩子往山里去看天象,那是什么场景。”
龚湘玲认为:“天文是一个能发展学生探索欲的一门学问,它会让学生有宏观的思维方式。”身处教育一线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天文社辅导老师胡老师表示,天文综合了多项科学,首先要有基础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其次天文观测过程中还要进行设计、实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