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升学128人,国外升学63人,就业者中最高年薪逾50万
哈工大(深圳)首届351名本科生毕业
在掌声与祝福中,哈工大(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开启人生新篇章。深圳特区报记者耿超逸摄
深圳特区报2020年06月18日讯 庚子仲夏,又到一年毕业季;筑梦百年,扬帆起航正当时。昨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行首届本科生证书颁授仪式。“昨天,我为求知与梦想走进哈工大;今天,我为祖国繁荣和世界进步离开校园……”在铮铮誓词中,351名首届本科毕业生陆续上台,从主礼教授们的手中接过证书,并接受拨穗;在掌声与祝福中,他们与自己的4年本科生涯作别,即将谱写全新的人生篇章。
弘扬百年精神,开启全新篇章
一世纪规格功夫,新百年世界一流。6月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在生机勃勃、充满喜悦的校庆时节,深圳校区的首届本科生顺利毕业了。截至6月16日,哈工大(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128人,其中进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占比83.6%,主要升入清华、北大、哈工大、南大、上交大、浙大等知名院校。国外升学的63人共收到了128个海外院校录取通知,其中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有43个,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有84个。已签约就业的毕业生,去向为华为、腾讯、恒大、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等知名单位,最高年薪达50余万元。
作为哈工大(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这批学生是“特殊”的。他们与哈工大(深圳)一同成长,见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完善的全过程。2016年,他们以骄人的成绩走入哈工大(深圳),在“规格严格”的磨砺下,见证了孙家栋校友荣获“共和国勋章”、刘永坦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龙江二号”微卫星成功实现绕月飞行、仿生凤凰机器人飞上春晚舞台等哈工大人的“高光时刻”。2020年,他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度过了最艰苦、最特殊的毕业季,同时更是亲历了百年校庆的盛典。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在致辞中与同学们一起回忆4年来的岁月芬芳,勾起了大家对学校的“独家记忆”。
毕业是一次谢幕,更是一篇新章。在致辞中,甄良希望同学们站在哈工大新百年的起点上,奋发作为,永远敢于担当、为国奋斗,为国家之崛起而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努力在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追求卓越,永远知行合一、勤于学习,努力践行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在哈工大功夫的激励下止于至善;改革创新,永远不懈追求、开拓进取,让改革和创新精神成为每一位学子基因的一部分;团结合作,永远开放包容、心胸宽阔。
心怀青春梦想,扬帆行致远方
“4年前的哈工大(深圳),校园还很小,但是学校对我们的关心与照顾触及到了每一个人,遍布了各个角落。”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金霄说,“我依然记得2016年迎新音乐会的热烈与欣喜,记得第一届学生运动会上的拼搏与呐喊,记得辅导员每个夜晚的查寝与交流,记得老师课后给同学们的答疑与点评,记得物业管理员在教学楼、宿舍楼无处不在的关爱与叮嘱。4年在哈工大(深圳)的拼搏与汗水,是我们青春时光最好的见证。”
青春的色彩绚丽夺目,每一位毕业生都有自己的际遇与机缘。
经济管理学院金志贵同学在毕业后选择支教。“我来自乡村,深知教育对于乡村孩子的重要性。”毕业前夕,他通过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参加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专项活动,圆了自己的教师梦,“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支教是对自己的锻炼,让自身经历更加丰富。”金志贵笑着对记者说。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叶一凡同学通过推免,留校深造。“我喜欢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治学风格,也喜欢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哈工大(深圳)将哈工大和深圳的特质完美结合,是我无悔的选择。”叶一凡表示,未来,他将在这里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更多科研项目。
“哈工大(深圳)的学生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有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治学气质,也希望他们具有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靠实实在在的规格功夫铸就新时代的卓越成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维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 焦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