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律学校将水墨和陶艺“注入学子心田”
在“美玉”核心校园文化引领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日常精品艺术教育里
江川老师指导学生陶艺创作。
宝安日报2020年06月22日讯 新课改下,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区玉律学校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将水墨和陶艺这两种中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植根在日常艺术教育里,学生浸润其中,发挥奇思妙想大胆创作,让水墨和陶艺富有生命活力。并勇于创新,将两者融会贯通,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瓷绘特色。
美术与文化生活紧密联系
一张水墨画上,零星画上了斑马、鳄鱼、蝙蝠等野生动物,画上还有一片片的留白……在“童心绘光明”暨光明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视觉艺术作品展上,这幅由玉律学校六年级学生庞慧霞等五人创作的水墨作品《生命的敬畏》,引人深思。
庞慧霞告诉记者,这次疫情让自己认识到,如果人类再不悬崖勒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有一天许多动物将会种族灭绝,“我们特意没有在作品上画满动物,而是选择部分留白,它代表着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希望能通过这个小小的作品,引起观展的人们保护生态和野生动物的意识,让人类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注重美术与文化、生活的联系,是玉律学校新课程改革倡导下美术教学的鲜明特色。这种思路,不仅体现在学生水墨作品中,也在陶艺作品《可爱的神兽》中。小作者曾燕琳在创作《可爱的神兽》时,不仅学习了陶艺的技法,更了解了中国传统的“神兽”文化,用双手捏出了自己中心的神兽模样——大眼珠子外凸、伸长着长舌头,一幅呆萌的样子。
庞慧霞说,近四年的水墨画学习,让自己学会了水墨画的技法,还了解了中国传统水墨文化。将会让自己的作品发声,向人们传达视觉的感受,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曾燕琳说:“等我真正接触到陶艺我才发现:它不仅是对技法的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陶艺作品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愈了解它,我就愈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
形成学校特有的瓷绘特色
小小创作者们为何有这么多奇思妙想,作品为何能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玉律学校在“美玉”核心校园文化引领下,坚持“变普及为特长,变特长为特色”的特色建设路径,扎根日常开展精品艺术教育,全力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牌。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和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水墨、陶瓷艺术之路。
玉律学校校长王婷介绍,以水墨教学为例,学校注重立足本土,开发多元趣味式资源,拓展艺术表达视野,以“体验-思考-再创作”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水墨教学,引导学生将生活点滴融入水墨,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中,渗透着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目前,学校已经开发了《玉律水墨》校本教材,学生水墨绘本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在本月底出版。
这一学生水墨绘本,引来了中国美术教育“大拿”点赞。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表示,中国绘本发展到今天,有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需要思考,即如何增强绘本的中国特色。玉律学校一直重视美术教育,而且以水墨画教学见长,在水墨画教学上,他们从“儿童为自己而创作”的角度表现绘本的中国心和中国貌,并以此开枝散叶,生长出“玉律绘本”这朵奇葩。
“我们还发现,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学校琢玉工作坊的学生通过练泥、拉胚、修胚、瓷绘、上釉、烧制等一系列工序,创作成一件件浑然天成、童真童趣的陶瓷艺术作品,再由水墨社团的同学进行瓷绘创作。水墨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我们特有的瓷绘特色。”王婷说,水墨与陶艺两者融会贯通,艺术表现力更强。
艺术教育成了玉律学校靓丽名片。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学校”、“广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水墨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莫蕴慧评价:玉律学校学生阳光自信,有彬彬少年的艺术气质。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詹洁榕/文记者 卢正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