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2019年5月8日讯 改制后的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在松风路和快子路交界处的一栋大楼里落户。非遗传承人茹新梅正以凿代笔、以敲代画制作一幅魅力十足的铜凿剪纸作品。
在禅城忠信路94号,中国陶谷首个陶文创孵化器,南国陶源艺术设计创新工场(简称“创新工场”)便诞生在这里。“入孵”的青年设计师可以在进驻共享空间的前三个月里,免费使用整个创新工场里的生产设备、工具、材料,直到“毕业”。
在岭南水乡顺德,Fish文化团队一直在坚持“关帝墟”的文化保育活动。
无论是铜凿剪纸还是石湾公仔抑或是“关帝墟”文化,这些活跃于佛山各个角落的非遗,正用自身的发展历程来记录着城市文化脉络的变迁。
小记带你逛佛山
我叫刘鹏飞,是一名长期关注岭南文化的媒体人。我并非本地人,初来佛山时,我觉得这里不是一座能让你惊艳的城市,它低调和安静。然而,慢慢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文化静静地流淌在大街小巷中,能让你停下匆匆的脚步。
总有人问我,佛山看文化看什么?如果你想深度游佛山,打卡老手艺绝对不容错过。走在佛山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老街和流传百年的非遗会与你不期而遇,这些老街和老手艺会向你娓娓道来佛山的前世今生。
在佛山生活了四年,我对这些老手艺总是充满着敬意。比如一幅独特的铜凿剪纸,能让你一窥数百年前佛山发达的手工业,现在它和潮牌合作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公仔,能让你一看南国陶都的演变和发展,你怎能想到它和电竞结合……想看看这些晋级新潮的老手艺,不妨跟随着我的脚步来寻找吧。
打卡“老手艺”转角遇潮牌
坐标:松风路和快子路交界处
看点:铜凿剪纸+潮牌,通过跨界合作,在创意之路上走出了新风味。
创新指数:★★★★★
周边游:中山公园、祖庙、岭南天地
当铜凿剪纸遇上潮牌
在松风路和快子路交界处的一栋大楼里,改制后的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坐落其中。非遗传承人茹新梅在二楼的一间工作室里,正制作一幅铜凿剪纸。这种在佛山流传四五百年的老手艺,由于题材老旧、制作周期长而一度式微。如今,在一群年轻人的尝试下,铜凿剪纸开始尝试改变,并逐渐焕发出新生。
改制后的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与其他两家公司一起组成了佛山新合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有限公司,陈健珊是剪纸开发设计视觉总监。毕业于广州美院的她虽然去年4月才第一次接触铜凿剪纸,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与一家服装潮牌合作,一起做铜凿剪纸的狮头文创产品。”陈总监表示,经过两版的修改,目前产品已经投产。未来,他们将会对铜凿剪纸的内容进行改良,然后通过与其他文创企业合作,试水市场。
为何会想到牵手服装潮牌公司?原来,这家公司也在做狮头相关的文创产品,并在岭南天地开设了一家龙狮文创馆。“文创馆开馆时,我们用铜凿剪纸做了一份开馆礼。”陈总监说,后来他们从这个铜凿剪纸作品里看到了商机,希望运用铜凿剪纸的工艺,做狮头的文创产品。双方商谈几次后,决定由潮牌公司出设计稿,民间艺术社负责制作。
陈总监坦言,借助潮牌的一些流行元素,刚好能弥补铜凿剪纸这类老手艺所欠缺的“新潮”。
实际上,铜凿剪纸也正通过自身的改变来适应市场、审美的需求。当陈总监拿出一些作品向记者展示的时候,一种与旧时作品不同的现代感便扑面而来。在一些老艺人制作的器皿作品的底板上,陈总监做了一些改变,以青花瓷呈色进行设计生产,而这几组青花瓷的作品也成为艺术社里为数不多的几件爆款。
坐标:禅城忠信路94号
看点:这里是中国陶谷首个陶文创孵化器建文创孵化器,这里诞生了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吉祥物“飞飞”,WESG世界电竞运动会吉祥物“凯丽”与“冈克”。
创新指数:★★★★★
周边游:南风古灶、公仔街
当石湾陶遇上电竞
禅城忠信路94号,这片紧邻南风古灶的地方被称作“七号仓”。中国陶谷首个陶文创孵化器,南国陶源艺术设计创新工场便诞生在这里。
走进创新工场,站在二层艺术设计共享空间的“玻璃”中,设计师可以随时俯瞰一层的观光体验工场,掌握从翻模、修胚、上釉、烧制到包装等生产全过程。雪白的墙上,挂着《设计有度》、《日用即道》等牌匾。“入孵”的青年设计师可以在进驻共享空间的前三个月里,免费使用整个创新工场里的生产设备、工具、材料,直到“毕业”。
伍蔚蔚,是“飞飞”“凯丽”“冈克”的创作团队成员之一。在创新工场中,她尝试到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从绘制平面手稿到做出泥稿,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伍蔚蔚告诉记者,要做出一件泥稿,通常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不只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改变的还有作品本身。为了在七天之内做出不同版本的“飞飞”,周炳基带领童盛强、柴乾龙、伍蔚蔚与黄炜,同步完成了90厘米高、20厘米高和1.5米高的三个版本泥稿。创新工场的制造团队专门开发出新釉色“黑金砂”,给“飞飞”换上了一身神秘闪亮的装扮。
除了接受创新工场委托来完成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这位80后还在为同龄人打造属于他们的品牌“酉物”,而不再像老一辈石湾陶艺名家那样以个人名义创作、推广艺术作品。在创新工场,伍蔚蔚拥有一间六七十平方米的工作室。3500平方米创新工场里的展览空间、设备和工人都可以归她“调用”。她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奔波在禅城海口、青柯一带的村子里,寻找烧制作品的工厂。她甚至不必为营销耗费太多心思,创新工场会帮助她对接、挖掘市场需求,帮助她完成品牌推广。
《好柿发生》是为佛山一家知名陶瓷企业订制的文创产品,从创作一开始便考虑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每件作品证书上,都印有版权编号。这是南国陶源艺术设计创新工场全产业链打造文创产品的一部分。创新工场自启动之日起,便已推动设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孵化、运营的文创产品“保驾护航”。
作为创新工场的运营企业,广东陶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跨界经营着文化地产投资运营、文创产品开发与孵化等主营业务。该公司运营及战略合作的平台包括了创新工场、艺术馆和陶文化主题的酒店等。广东陶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江海表示,这些平台将为初出茅庐的陶艺设计师解决场地、设备、团队、营销和资金等“五大痛点问题”,搭建从创作、研发、实验、生产到培训、展览、营销、交易和版权保护的生态链。
坐标:顺德均安
看点:通过带动更多的年轻艺人走进乡村,这里孵化出顺德乡村的第一份文创地图,以逢简墟为切入口制作了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明信片等。
创新指数:★★★★★
周边游:李小龙乐园
当百年民俗遇上Q版IP
“你现在身处的地方是沙头村,而你是从外域途经此地的勇士,荣耀之旅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别以为这是在打游戏,这可是均安沙头古村的cosplay。作为顺德均安关帝墟里的村民角色扮演游戏中的真实一幕,各种文化创意“晋级”——老品牌美食化身“小而美”,传统粤曲注入摇滚元素,还有一系列的乡村寻访游戏,这成为周末年轻人走进乡村的“正确打开方式”,也为百年民俗注入新元素,助力理想乡村打造。
关帝墟是顺德均安160余年的民俗活动。2015年,它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一个传统品牌活动如何做大做强,注入年轻的文化元素,与时俱进?Fish飞鼠文化团队从2012年开始接触乡村文化保育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团队进驻顺德的逢简村。2015年,他们开始接触关帝墟。关帝墟是很多当地人的共同记忆。要让这样传统“进化”,难度不小。团队负责人刘铿说,想让年轻人来到乡村,第一步就是转变传统观念,让村落变成一个可供活动的场所。三年多来,村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新潮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佛山非遗融合能迸出什么样的火花?顺德红米酒推出的均安关帝巡游纪念版,包装设计一改传统,增加了卡通版的关帝logo,转型成为“网红小鲜肉”,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文创要成为一门产业,仅有情怀还不够,还要融入营销的策略。”刘铿深谙此理。当然,这样一个小改变只是开始,“老品牌往往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产品老化、品牌区域性强等问题,如何跟文创结合得更紧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顺德酒厂副总经理陈亮表示。
一次活动的热度是有限的,但长期的坚持却会让未来变得更为明晰。从团队介入关帝墟开始拓展到真人RPG游戏“沙头荣耀”,刘铿坦言,关帝墟涵盖多个领域,包括视觉艺术、戏剧、舞蹈、现代乐、文创产品及融入关帝饭,吸引了珠三角地区不少年轻人来到现场探索古村落,感受文化的传承。谈及未来的方向,刘铿说希望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IP,例如借助关帝墟等,从更高的层次去延伸一系列文创产品,为文化旅游以及乡村振兴服务。
记者观察
当老手艺遇上80后90后
老手艺老品牌充满了味道,但老手艺也面临老了的问题。年轻人总是“关键词”。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里,有陈健珊这样设计感极强的年轻好手;在创新工场里,有伍蔚蔚等干劲十足的80后;在百年关帝墟文化中,有创意十足的年轻文化团队……当老手艺遇上年轻人,老手艺的复兴路由此展开。
年轻人给老手艺带来了哪些改变?在笔者看来,最大的改变是让老手艺再次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设计理念的植入还是创意想法的加持,都是为了让老手艺能被用起来。
老手艺的诞生都与其实用性相关。以铜凿剪纸为例,佛山铜凿剪纸除了广泛用于家庭装饰外,它与佛山其他手工业联系紧密。为了体现商品的高档和品牌价值,用佛山铜凿剪纸来装饰、包装商品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不仅如此,一些贵重的金银首饰、一些高档衣服的包装,以及在包装上留下商号的品牌,都会选用铜凿剪纸。
年轻人的加入让老手艺有了更多的实用性,也让老手艺更多地迎合市场。年轻人的重要性,何江海是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何江海期待佛山在未来能有来自五湖四海寻找文创机会的“佛漂”。“为什么那么多人到景德镇搞创作?因为在那里,衣食住行很容易解决。而景德镇文创之所以繁荣,很大程度上与2万多‘景漂’为它注入的创新血液有关。”为此,在规划中,一座5千平方米的青年旅馆也被考虑在其中。包括青年旅社在内,柒号仓现代艺术园将为“佛漂”的聚集提前做好空间营造的准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刘鹏飞、王名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