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来,深圳经济特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GDP年均25%的增长,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人口超千万、GDP突破2300亿美元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精彩缩影。
作为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从诞生之日起,开放、创新、多元、包容就融入了城市的基因。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深圳创造”,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生力军。2013年,经济总量进入全球城市30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贸易总额超过5300亿美元、居国内城市首位,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接近200家,华为、中兴、平安、腾讯、比亚迪等一批深圳企业享誉全球。与此同时,从“航天名城”休斯敦,到“波罗的海的女儿”赫尔辛基;从“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到“全球创新名城”海法市,全球58个知名城市(编者注:截至10月27日,深圳友城数量已上升至61个。)与深圳缔结了友城关系。深圳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正向世界诠释着“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无限魅力。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向未来,深圳经济特区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制定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深圳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开发开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出联手周边城市共同打造与旧金山、东京湾等著名湾区相比肩的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加速融入世界先进城市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从2012年6月起,深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与深圳特区报社共同开设了“国际名城市长访谈”栏目,以记者访谈形式介绍了伦敦、苏黎世、巴塞罗那、哥本哈根、洛杉矶、悉尼、首尔等68座世界名城的发展经验和治理理念。《通往国际名城之路》一书,将这些访谈成果集结成册,涉及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各个领域。我相信,此书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名城发展之路,对于我国推进有质量、可持续的城镇化有重要借鉴作用,也将为深圳城市长远发展提供新视角、新启迪。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句当年深圳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口号,契合了深圳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不懈追求。深圳经济特区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积极落实国家新时期开放战略,瞄准国际一流城市,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不断加强与世界城市的互联、互鉴、互融,把国际元素与中国文化、深圳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有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深圳市市长 许勤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