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德合作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德合作互利共赢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中德双赢的合作不仅应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给两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应该表现为两国互相之间的借鉴与学习。这也将为中国未来更好、更高效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马骏驰

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柏林,开始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主席此次访德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在德国以至于在欧洲的进程。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投资、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其中,欧洲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端,是中国不可或缺的合作对象。德国,作为传统的欧洲大国,其对“一带一路”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德国对此的态度也将会影响到中国在欧洲布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对欧外交的前景。因此,探索德国如何能够更好地对接这一倡议,如何能够达到真正的中德双赢合作,对中国开展与德国、乃至与欧洲的合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德国来讲,“一带一路”倡议的两大优势确实有助于德国自身的发展。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的联通,这与德国的一直以来的目标相契合。对德国来讲,他们在历史上就有建设联通欧亚大陆的交通网络的目标,当时也是希望能够促进德国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倡议与德国的传统目标不谋而合。事实上,德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近几年与中国及时开展了铁路、物流和运输领域等各个领域的谈判。德国铁路集团(Deutsche Bahn)、中铁、DHL和成都市政府在2016年签署了相关合作意向书。此外,德国的两个重要港口集团,汉堡港和杜伊斯堡港也都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主席在2014年访问德国的时候,重庆与杜伊斯堡正式建立了铁路间的联系。德国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举措。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和投资的联通合作,能够促进德国进一步实践其传统的企业走出去模式,进一步扩大德国的出口对象市场,这是对于德国的经济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上,德国一直依靠本国企业强大的走出去实力,对外广泛投资,布局产业链。例如在中东欧国家,德国汽车产业,几乎进行了全产业链式的投资。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鼓励了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对贸易、投资等务实经济活动的开放程度,加大、加深这些领域的合作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恰好也为德国的企业对外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对象国家市场的开放,让对象国的政府、企业以及人民对此类外来投资等活动的态度更加包容,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借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改善对象国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这将大大提升他们吸引投资的能力,为外来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中德双赢的合作不仅应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给两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应该表现为两国互相之间的借鉴与学习。这也将为中国未来更好、更高效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

首先,技术和研发应成为中国与德国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是中国应着重学习与借鉴的领域。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中国产品的出口水平也直线上升。出口借此成为了中国经济重要的驱动力。然而,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固化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求,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中国的首要关注,而技术和研发正是这一环节的核心。而这两方面作为德国企业的传统优势,也自然会成为中德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领域,中国在与德国合作期间,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技术的借鉴应以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否则就会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信誉,进而有损中国整体的海外形象,耽误产业升级的大计。二是在保障研发投入量绝对值的前提下,研发投入应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生产资料配置的效率,这样能够保证研发活动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也应是中德两国在合作中必须要关注、要借鉴的领域。传统德国的经济模式是所谓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要保持一个注重竞争、注重规则的市场。在德国企业的对外合作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也都十分关注这一点。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德国并不是一味要袒护德企本身的利益。德国更主要的关注是如何在合作中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问题。

[责任编辑: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