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编辑部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新年伊始,深圳市委召开六届九次全会,旗帜鲜明地亮出了“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这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深圳宣言”。市委书记王伟中更是一再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只争朝夕创新局,改革开放再出发。
再出发,是致敬历史。
40年前的1978,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深圳写就改革开放的代表作,成为国际友人眼中那枚“共和国胸前的勋章”。
再出发,是启航未来。
根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的部署,2020年的深圳,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的深圳,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的深圳,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再出发的任务书,目标高远;再出发的时间表,刻度清晰;再出发的线路图,步调明确。
再出发,深圳初心不变。
比照国家进度,深圳将提前1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地,深圳肩负的战略定位始终没有变,承担的使命任务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先行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探索新路。15年的提前量,是最直观的先行一步,是最深刻的不忘初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建设经济特区是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之一。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比较了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认为深圳是最为成功的那一个。在改革开放的大棋局里,深圳的角色一直就是勇往直前的“过河卒”,特区的价值一直就是用个体的突破带动整体的推进。
新时代的改革,强调“全面”,重在“深化”;新时代的开放,格局“更大”,标准“更高”。迎接“升级版”的改革开放,深圳的使命唯有继续先行一步,以快干实干创造新的特区经验。改革最大的风险,是不改革。深圳最大的危机,同样是在自满平庸中淡忘初心,失去改革的锐气等于丧失前进的动力。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观望和犹豫是不能放任的浪费;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苟且与懈怠更是不能容忍的失职。特区的金字招牌,底色是敢闯敢试;深圳的城市精神,核心是敢为人先。比平均进度提前15年,亮出了深圳敢于改革的决心,检验着深圳善于改革的能力。
再出发,深圳攀登不止。
思想有多远,目光就有多远,脚步就能延伸多远。细读再出发的“深圳宣言”,有着许多新发现,比如城市定位首提“全球城市”。世界是网络,城市是节点,“全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需要先锋队引领国际竞争。既是国家队,又当世界级。先行一步的深圳,对此责无旁贷。
如何建设全球城市?深圳的办法是“对标”,而且选择了“全球最高标准”。大视野里的对标,可以量度出深圳与“最高标准”的差距。在“全运会”的舞台,我们可以脱颖而出;置身“奥运会”,与高手同台竞技无异于拜师学艺。在对标中变强,深圳完全有能力不断刷新发展的高度,成为世界城市版图上的“璀璨明珠”。
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深圳“马上就办”。春节前夕,深圳印发《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20大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值得一提的,文件没有大段的前言后语,一句话就是一条政策、一个任务、一项改革。看似务虚的对标,正是务实的改革。
再出发,深圳实干不息。
踏上新征程,需要“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需要“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在深圳主政者的脑海里,牢记着“木桶原理”警示,既善于补齐短板,更注重加固底板,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超大型城市”,也承受着越来越明显的“高位过坎”压力。补齐短板,在创新领域是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创新能力再突破;在民生领域是加大医疗教育建设,在提升市民获得感上再突破。加固底板,在产业层面是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做强更具比较优势的深圳制造;在社会层面是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和现实“堵点”“痛点”,在城市质量提升上一步一个脚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盛名所累;增强忧患意识,不为赞歌所惑;始终艰苦奋斗,不为安逸所困;强化开拓创新,不为经验所束;敢于攻坚克难,不为困难所惧。五个“不为”,鞭策着深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只争朝夕创新局,改革开放再出发。
“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深圳宣言”,正呼唤全市干部群众主动作为、创新实干,踏着春天的脚步,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