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

解码“深圳奇迹”关键词

条评论立即评论

解码“深圳奇迹”关键词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创新之城,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7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24万亿元,增长了1.1万倍,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堪称奇迹。

建筑拔地而起的背后,是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郑佳欣工作室出品

原标题: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8周年: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成就梦想 解码“深圳奇迹”关键词

从1980年到2018年,38年光阴荏苒。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创新之城,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7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24万亿元,增长了1.1万倍,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堪称奇迹。

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春雷乍响到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荔枝节”蝶变“高交会”的创新迭代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人才汇聚……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回望深圳发展的每一步,这座城市在努力奋斗、改革创新中不断成就梦想。

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逐梦之路上把握奋斗的脉动,历经38年发展的深圳正在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

观念转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1年底,这个巨型标语牌矗立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

时任蛇口管委会主任的袁庚是这个标语牌背后的“推手”。袁庚生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讲起背后的故事。1978年,袁庚初到香港,为了业务发展,需要购买一栋大楼。袁庚与卖主谈妥后,约定在星期五下午2时预付定金2000万港元。当天下午2时,袁庚准时到达律师楼。香港卖主如期而至,汽车停在门外没有熄火,等办完交易手续、一接到支票,立即安排专人跳上汽车直奔银行。因为接下来是周末,银行不上班,如果当天下午3时之前支票不能交给银行,三天就要损失近3万元的利息。从此,“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开始在袁庚脑海中发芽。

1984年国庆,反映深圳蛇口工业区建设成就的彩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上面醒目地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传遍了大江南北。在袁庚看来,观念与改革相辅相成,要使改革取得成功,观念的转变很关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推开大门的一道缝隙,奔涌出了改革开放的无穷活力。思想的力量从深圳发轫,塑造出发展的全新走向。

深圳速度

改革创造“三天一层楼”纪录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速度”令人惊叹。1982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中建三局在建设过程中达到了最快时3天盖一层楼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

改革是创造速度的法宝。中建三局打破了大锅饭制度,实行计件工资。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奖金不封顶,大楼快封顶;奖金一封顶,大楼封不了顶。”建设工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深圳的新闻报道,画面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这座正在一天天长高的中国第一高楼。从那时起,“深圳速度”在全国传开了。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建成时鹤立鸡群,如今160米的高度却早已被平安金融中心等建筑赶超,但这里依旧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建筑拔地而起的背后,是经济的快速起飞——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7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24万亿元,“深圳速度”还在不断演绎新篇章。

英国《经济学人》评价道:“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有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创新迭代

平均每天诞生48件发明专利

每到深秋之季,人们从全球各地赶来深圳,参加在这里举行的高交会。去年底举办的第十九届高交会总展览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参展商达3049家,参展项目达到10020个。

199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充分酝酿后,决定停办每年一度的“荔枝节”,将其“变身”为更具深圳鲜明特色和时代使命感的高科技展会。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1999年10月,高交会在深圳揭开大幕,从此深刻地改写了深圳、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和布局。

这一年,腾讯刚成立不久,即时通讯产品QQ在刚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就拥有了500万用户。28岁的马化腾抱着修改过66遍、共20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高交会的所有会馆。多年之后,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回忆说:“我们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我们的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深圳第一届高交会这个平台,我们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一届高交会就盛况空前,4000多个项目登上交易台,成交项目1459项,成交总额达65亿美元。

马化腾和高交会的故事,是深圳向创新迈进的缩影。如今,深圳拥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腾讯、华为、招商银行、正威集团、万科、中国平安、恒大,拥有数以万计的创新企业。在这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

迈向创新之城,深圳大多靠的是“创新上行”,即从需要的产品出发往上游延伸,去寻找技术。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深圳调研,发现了深圳正在探索的“创新下行”路径——从好奇出发,或“为科学而科学”,还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用、能不能用,先把原理级思维拿出来,然后发明能应用的技术,最后做成产品。

比如,深圳柔宇的产品包括只有0.01毫米厚的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可以用在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终端产品上。这些产品就是从创始人刘自鸿的论文开始,有了原理级发现,再解决技术难题,最后做成产品。

周其仁总结说:“往未来看我们国家的创新,上行方兴未艾,下行崭露头角,越来越有看头。”

过去“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在演变成“平均一天48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

集聚人才

“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有句深得人心的邀约,“来了就是深圳人”。

一个个先行者奋斗的身影,激励着来到深圳的人们:1987年,任正非用2万元在深圳开始创业,华为如今已是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1988年,马明哲作为最早的倡议者和主要创办人,在蛇口催生了中国平安;1995年,王传福在一个旧车间起步,今天全世界每3部手机电池就有一块来自比亚迪……

前不久,比亚迪公司创始人王传福在一次活动上回忆起创业路上“最苦的场景”:“当时做电池还是手工式的,有一次我们用一辆1.5吨的小卡车拖一个机器,车在一个弯道开快了,把机器甩出去了,那个机器要几万块钱,很贵。后来我和司机把那个机器搬上去了。我后来回想这么重的机器,怎么搬得上去?”

奋斗的人,力大无穷。深圳近2000万人口几乎都是外来移民,遍地都是这样的奋斗者。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孔雀东南飞”,到现在的创客集聚,这里层出不穷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吸引着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们,也汇聚成推动城市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

2017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平均年龄只有41岁。青年人是深圳的活力所在,也正在成为深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何康杰)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