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的建设工地,许多建筑材料需要从数千公里外的成都运过来
深圳新闻网9月27日讯 (记者秦川)从西藏察隅县出来,要经过近2小时的土路,翻越一座4000米海拔的高山才能到达俄玉村。这里正在建设一栋村公房,是深圳对口支援察隅建设的十个小康村项目之一。
“村公房建成后村民开会有了地方,村民娱乐有了场所,卫生环境也会有极大改善。”援藏干部、察隅县发改委副主任陈加顺介绍。
深圳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进驻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了察瓦龙乡、古拉乡10个小康村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实施资金5890万元,选址在当地农牧民较为迫切需要、自然条件较恶劣、脱贫难度较大的连片深度贫困区域,项目建成后,小康村将成为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古拉乡安巴村主干道建设前后对比图(上图为建设前,下图为建设后)
坚持深圳标准建设美丽边陲小康村
察瓦龙乡和古拉乡地处高山怒江峡谷地带,其中察瓦龙乡距县城230公里,古拉乡距县城130公里。这里山高、谷深、坡陡、弯多,道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十分不便,给小康村建设材料运输增加了困难,尤其是个别村庄道路狭窄,运输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靠当地的村民肩挑或马驮建筑材料进村修建。
“要在这样的地方盖房子,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俄玉村负责施工的吴经理告诉记者:“这里施工条件差,发电很困难,钢筋、水泥都需要从成都运输过来。”
援藏工作组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主动为施工单位提供服务,与县委县政府共同组织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参建单位及乡政府、村委现场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稳步推进小康村建设项目。
古拉乡安巴村村公房建设前后对比图(上图为建设前,下图为建设后)
村民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
“村民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陈加顺作为第八批援藏共组组的援藏干部,也是小康村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据他介绍:“安巴村的小康村建设刚刚完工,包括活动广场、村公房、以及道路硬化和地下排污。”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许多村民认为地下排污没有太多用处,于是他们就把地下排污建设换成一些道路建设。“在村口有一排围墙,看起来很奇怪,但其实是老百姓要求我们建的,因为这里常年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村民希望能建一堵墙,把泥石流挡在村外。”陈加顺说:“我们经过调研,建了这堵墙,就是希望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
精准发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针对察瓦龙乡、古拉乡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的实际,工作组将援藏项目与帮助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相结合,在建设援藏项目的同时,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
“我们在村公房旁建设小卖店、茶馆、餐馆等经营场所,让老百姓可以做做生意,施工过程中优先聘请当地贫困户参与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先雇用当地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参与项目建设;优先购买当地砂子、石头等建筑材料,帮助村民提高收入。”陈加顺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当地村民参与小康村建设积极性,还让当地农牧民自主施工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