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2013年1月6日电 (记者 徐金波)“大武汉”的辉煌史,其实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工业史。如果说百年前京汉铁路开通,开启“大武汉”近代辉煌篇章,那么百年后京广高铁贯通,则让武汉踏上复兴之路。新近贯通的京广高铁,成为正在召开的武汉“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京汉铁路奠定武汉近代辉煌
武汉铁路史专家田新法6日介绍,武汉历来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枢纽,拥有118年的铁路历史。1896年,卢(沟桥)汉(口)铁路正式动工,武汉正式进入中国铁路版图。尽管中间遭遇八国联军入侵、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这条全长1311.4公里的铁路终于在10年后贯通,年近七旬的线路提议者——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众人簇拥下登上火车感慨万千。
京汉铁路开通后,虽然从北京到汉口最快也需30个小时,但依然给武汉带来便利的交通、繁华的商业。通车第二年,汉口超越天津和广州,成为继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商埠。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发达的近代工业,为生产卢汉铁路所需要的钢轨,张之洞将广州筹办的铁厂迁到了武汉,兴建著名的“汉阳铁厂”;他又把原计划在广州修建的兵工厂争取到了湖北,在汉阳建成湖北枪炮厂,生产了鼎鼎大名的“汉阳造”,由此奠定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
长江大桥实现南北贯通夙愿
1936年,历时40年修建的粤汉铁路建成通车。田新法说,“虽说武汉成为中国铁路的‘枢纽’,但两条线路被长江天堑阻隔,火车需要在武汉靠轮渡过江,才能实现对接。在长江上建桥把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成一体,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直到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成了一体,并正式更名为京广铁路,火车摆渡过江的局面才宣告结束。
鉴于武汉在中国铁路版图上的枢纽地位,新中国初期,国家把钢铁、重型机床、造船等诸多企业布局武汉。改革开放初期,九省通衢的武汉,工业产值居中国第四位。
京广高铁承载武汉复兴梦想
“大武汉的‘塌陷’,关键是工业的‘塌陷’”,武汉市长唐良智6日说,当前复兴大武汉,最重要的是复兴武汉的工业实体经济。为此,武汉抓住交通便利的优势,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京广高铁的开通则为大武汉复兴提供契机。
随着京广高铁在武汉与合武、汉宜等高铁线路相连,武汉率先实现高铁纵横交汇连线成网,形成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中国主要城市的4小时生活圈,武汉城市圈与环渤海经济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区域的联系更趋紧密。
便捷的交通体系、低廉的运输成本,让武汉再次成为工业投资洼地。2012年,武汉工业实现强劲增长,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人民币,涌现出汽车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环保、食品烟草等5个千亿元板块。同时,有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第二工厂、上海通用武汉基地、联想武汉生产基地等10个投资50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工业投资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41.7%。
受工业经济拉动,武汉GDP今年增速预计达12%以上,经济总量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