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百城见证:改革开放的力量 > 见证 > 长沙 > 

改革开放40年长沙城啥变化?地图对比让你一清二楚

2018-11-21 11:31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2018年11月19日电(张志昊、段羡菊)1995年,新华社记者推开了湖南地图出版社的大门,采写一篇通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长沙地图一年一换》,记录了当时长沙城的变化,被《长沙晚报》刊载。一晃23年过去,我们又来到已经搬迁新建的湖南地图出版社,副总编、注册测绘师蒋连军怀着激动的心情,展示了他收藏的40多张长沙地图,通过地图对比,畅言改革开放40年中长沙城的发展变迁。

1979:城区局限于湘江东边

第一张地图泛黄老旧,而且没有标识出版时间。连通长沙火车站和湘江的五一路两旁,标注着“长沙饭店”“人民电影院”这些时代印记鲜明的地址,他推测应该是处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

经我们一再追问,蒋连军反复考证后,第二天,他借由新华书店总店编辑的全国总书目,确认了这张地图是1974年出版,1979年重印。

“那时长沙城还局限在湘江东边的老城区,城市格局呈南北向。”这张地图上城市总体以中间的湘江为界分为河东与河西,同时整个城市又细分为东西南北郊五个区块。

地图上显示70年代长沙兴建的两大工程为湘江大桥,以及全线拉通了东西主干道的五一路。湘江将长沙分成东西两个部分,当时长沙的城市空间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所以相较于地图上河东成片的建成区,河西还是大片绿色的待开发区域,仅在岳麓山的周围有几所高校,长沙东西发展明显差异过大。

1991:银盆岭大桥横跨东西

1991年版长沙城区地图,新增了跨江的银盆岭大桥。蒋连军还记得1991年自己在长沙的大学毕业后,心情激动过新桥的情形。之前从城中心贯穿而过的铁路也被拆除另作他用,长沙老火车南站的身影也就只存在于各地馆藏的图片文字之中了。

此时的长沙发展尚显缓慢,只是改革开放前的许多老旧建筑区域改成了部分工业设施,城市总体变化不明显。但在1992年南方讲话之后,长沙的发展迎来了快速阶段。

2001:河西发展开始启动

三座跨江大桥与正在建设的二环线,出现在2001年版长沙城区地图。上一张图中的建湘路,已更名芙蓉路,大幅拉长为南北主干道。蒋连军在地图上划了三个圈,指着说到:“那个时候已经提出了六桥三环的规划。”

而在长沙市政府西迁之后,河西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河西的长沙国家高新区与河东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推动着长沙经济持续高速进步。城区也由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代替了原有的东西南北郊区,城市规划日趋合理。

2018:古城发展欣欣向荣

随着城市中的道路与地标建筑的不断增加,2018长沙地图地名已经密密麻麻难以看清,要想寻找自己的目标需要仔细辨认才能找到。蒋连军一边寻找着新标注的地名一边感叹道:“城市发展这么快,很多地名容不下。”

与2001年地图比,多了呈十字交叉的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国内首条商业化投入运营的中低速磁悬浮线,以及多条地铁线,城际铁路、多座跨江桥梁、隧道。这些新增的高速公路、高铁、地铁、城轨、磁浮线路共同组成了如今四通八达的长沙交通网,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方式选择也更加多样。

地图上显示为绿色的湘江两岸风光带、洋湖湿地公园赫然入目。在城区北部的新河三角洲,浏阳河在此汇入湘江,1979年地图上显示当时设有长沙化工厂,如今这块地盘化身长沙博物馆、图书馆、长沙规划展示馆和长沙音乐厅。

伴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70年代的地图上仅仅标有15条公交线路的长沙,现如今已拥有200余条公交线路贯通于各条道路之中。

40年:长沙城区面积增八倍

长沙城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沙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长沙市区建成区面积由53.04平方公里,增加到434.82平方公里;生产总值由16.85亿元攀升至10535.51亿元;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翻过7番。在这些地图之外的数据变化,则是彰显了长沙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经济社会层面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变化。“由于科技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人们如今习惯电子导航地图。”湖南地图出版社也在全力转型。蒋连军记得,印制纸质长沙地图高峰期是2008年前后,现在每年印制数量不及高峰期十分之一,取而代之的是,长沙楼市等专用地图,受到市场欢迎。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