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改革开放40年】衡阳湘剧:600年“老树”吐新芽

2018-11-21 15:24来源:红网

从1953年成立湖南省衡阳市湘剧团,到1997年被一把火烧光直至2006年招收学员涅槃重生,近年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曲《新醉打山门》重塑经典,窥视历史的辉煌。衡阳市湘剧团的发展经历简直是一场情节跌宕起伏的“戏曲”。

从1987年登台演出,到逐渐成为“台柱子”,困难期间不离不弃,如今坚持登台演出,弘扬湘剧文化。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市湘剧团改制而成)总经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龙丽萍是这场“戏曲”的见证者、演员、导演。

“两个队下乡演出就是一个多月”

衡阳湘剧是湖南地方戏大戏剧种之一,流行于湘南东部的衡阳、郴州及株洲的部分市县。它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距今有600余年历史。1952年,由衡阳湘剧表演艺术家谭保成主演的《醉打山门》在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一等演员奖。2006年,衡阳湘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衡阳湘剧被评为首届“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丽萍回忆起湘剧的发展历史,称上世纪70、80年代为“黄金时代”。“70年代,衡阳湘剧团就在‘工农兵大剧院’演出,也就是现在石鼓区司前街,听老师说当时演出深受群众喜欢,演出一票难求,几乎场场爆满。”龙丽萍描述当时演出的盛况,“售票员都跟着风光,老是提前有熟人打招呼定票。”

龙丽萍也从那时与湘剧结下不解之缘,1980年开始学习湘剧,7年后登台演出,因为专业能力强,毕业时学校还为她举办过“龙丽萍专场汇报演出”。

“我记得刚演出的时候工资不高,只有36块8一个月,每演出一场加1毛钱的补助,但是我们并不在意。”龙丽萍介绍,“演员对湘剧都有很深厚的感情,精神状态非常好,心无旁骛就是为了演出。”

龙丽萍回忆,那时候衡阳湘剧团演出阵容强大,分两个队分别下乡演出,每个团光演出人员就有三四十号人,常常下乡一次就是一个多月。那时候每天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晚上就睡在庙台下面,男女几十号人打通铺,中间用屏风隔开,夏天蚊子叮咬,冬天寒风呼啸。“虽然演出环境苦,但是我们乐在其中,因为群众很喜欢看。”

每逢演出,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蜂拥而至,演出场地常常人满为患。“那时候观众都能入戏,演员哭,他们哭;演员笑,他们也跟着笑。”

龙丽萍还怀念当时的演出岁月。“有时候住在村民家里,他们把家里舍不得吃的米酒、红薯干款待我们,把好的住房腾给我们。虽然不能和现在的追星族比,但是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一把火把衡阳湘剧团烧停了将近10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影视、流行歌舞等新型娱乐的兴起,加之观众审美疲劳和戏迷的老去,湘剧演出市场逐渐萧条。

1997年,一场大火把衡阳湘剧团“烧”到了关停的边缘。那一天,龙丽萍随剧团在乡下演出,一场电路起火把剧团所在地烧了精光。“那些样板戏和现代戏的道具,如《红灯记》《园丁之歌》等全烧没了,还有那些剧本、脸谱。”龙丽萍回忆起这段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那些对湘剧怀着深厚感情的老师站在废墟上不断流泪,哀叹湘剧要完了。”

一直到2006年,衡阳湘剧团度过一段漫长的惨淡岁月。每个月点名一次,点名后各自回家找事干,发基本生活费。所有的排练、演出停摆。大量人才流失,演员出现断层的情况。

“就是因为热爱湘剧,感觉湘剧融入了我的血脉。”龙丽萍庆幸那时候没有放弃。“所谓‘曲不离口’,尽管没有演出,但是在买菜的路上唱,在浴室里唱,把爸爸和孩子都唱烦了。”“期间有机会去省湘剧院和省昆曲院,我都放弃了。”

“湘剧逐渐焕发出生机”

惨淡的岁月在2006年出现转机。这一年,衡阳市湘剧团联合市艺术学校招生,培养湘剧“苗子”,共招收33名。

2012年,衡阳市湘剧团改制成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了让湘剧薪火相传,龙丽萍把心身全部投入到教学中,“我们戏剧讲究口传身授唱、做、练、打、手、眼、身、法、步,都是一步一脚印教过来。”

刘向荣、谭颉是龙丽萍带的三个学员之一,接过老师的衣钵,从2010年上台,逐步成为中坚演员。

“我要感谢老师对我的严厉要求,刚开始唱《大破天门阵》咬字不准,被老师‘骂’了一顿,然后她把唱段录成MP3,让我们反复听、反复练。”谭颉谈起对老师的初始印象。

2014年开始,政府加大对传统戏曲的扶持力度,采取“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模式对剧团大力支持,让演员免除了后顾之忧,安心排练、演戏,剧团演艺事业逐步走上正道,目前已有两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演出人员上升到50多人,其中青年演员有20多人。

2015年,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新创现代小戏《妈妈,儿子回来了》参加湖南省第五届艺术节荣获二等奖,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小型舞台剧,《新醉打山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在6月份的首演中,此剧融合了佛乐、皮影、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运用舞台灯光、投影融合、光电控制、多媒体动画和简约灵动的舞美,一经演出就广受好评。

谈到湘剧的复兴,龙丽萍用“任重道远”来概括。她提到,目前演出的基本是老剧目,“1987年的时候我记得有50多个大剧,我一个人能演20多个,现在只有10来个剧目,一个老演员的退休就能让几个剧目停摆,年轻一辈还没有真正成长出来。”而且剧团专业人才缺乏,没有编剧、导演,“推陈出新”无从谈起。谭颉坦诚,“我们年轻一辈还是模仿期,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也没有创新。”

随着国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社区、厂矿等活动,让人民群众更深入了解、热爱传统戏曲。“为了培养青少年观众,在学校演出的时候,我们教小孩基本功,如水袖功、圆场等。”龙丽萍说。

“我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希望剧院能早日竣工,还希望能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不要出现人才断层。”谈起未来,龙丽萍表示,“正是因为热爱,我要在退休前带出更多更好学员,让湘剧得到更好的发展。”

每天上午,在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练功房内,不断飘扬着宛转悠扬的乐曲,不断翻滚跳跃着青春洋溢的身姿。谭颉表示,“我们继承了湘剧的衣钵,就要让湘剧在我们这一代焕发更大的生机,让湘剧在舞台上重新绽放魅力。”

红网时刻记者 周海波 实习生 张静 衡阳报道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