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百城见证:改革开放的力量 > 见证 > 佛山 > 

《风帆起珠江》聚焦佛山改革开放精神

2018-11-22 10:48来源:佛山日报

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报道:1992年1月30日,在沿海开放地区遭遇姓“社”还是姓“资”争论的风口上,一篇名为《风帆起珠江》的长篇通讯在新华社播发。报道以生动雄辩的事实,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以广东的巨大变化为改革开放“正名”,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昨日,记者翻阅这篇新闻经典作品发现,全文5200余字中有1300多字写及佛山,占全文四分之一篇幅。

《风帆起珠江》播发之时,珠江三角洲这块先行之地生机盎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受国内外复杂原因影响,特区几乎成了新闻报道禁区,很多人对广东讳莫如深。《风帆起珠江》的主作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日记中曾这样形容当时的新闻和社会舆论环境:“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在舆论上都很少宣传,许多人担忧形势是否会变,党的基本路线还要不要全面执行?”

带着“呼吁一下不搞经济建设、不发展经济中国没有前途”的想法,1992年元旦刚过,穆青飞到广东。他与新华社广东分社的胡国华、王志纲一起,深入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调查半个多月。所到之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深深吸引了记者们。他们每天夙兴夜寐、马不停蹄地在村镇企业、农贸市场、田间地头奔走,兴致勃勃地察看、拍摄、询问,先后踏访了数十个村镇,与上百名干部群众进行了交谈。

在“广东四小虎”中占据两席的佛山正是穆青之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报道关注到“广东四小虎”发展速度超过亚洲“四小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速度,实现“虎跃赛龙腾”这一事实。详实的数据展现了顺德按集体经济为主、镇办工业为主、骨干企业为主的“三个为主”方针,走出一条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之路。报道还关注到当时南海“五个轮子”一起转,使县、镇、村、联户、个人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顺德北滘、乐从,南海大沥、西樵以及三水都成为广东改革开放成果的生动例证:

顺德北滘一个镇,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就有四家; 乐从鱼市一天成交鲜活塘鱼70余吨,家具市场沿广湛公路两旁,连营近十华里,年贸易额亿元以上;南海大沥镇的“三鸟”(鸡鸭鹅)市场,日成交鸡鸭鹅数万只;从三水到南海,再从南海到顺德,沿途近百公里,几乎是有水塘处就有鸭鹅,一池水面一片雪白; 西樵发展成为拥有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年产亿米布,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十亿元的纺织城……

“过去的珠江三角洲,人们是‘走后门去工厂,找窍门进城市,甚至偷渡去香港’。而今伴随城乡一体化、工农商一体化和佛(山)港(香港)澳(门)经济水平的接近,情况已倒了过来。现在是农民不愿进城市,大批的城里人则往乡下走。仅一个顺德,这些年不算从内地大城市迁入的,单从澳门返回定居者就不下千人。”时任佛山市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中的一席话,形象地揭示了改革开放给佛山带来的剧变。

胡国华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风帆起珠江》播发后,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异常兴奋,第二天就在头版重要位置全文刊登此文,并配发了评论。不少省市党报也发表了这篇通讯,但也有一些报纸不敢刊登。尽管如此,此文仍引起了强烈反响。

两个月后,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的南方谈话,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此进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不少人发现,《风帆起珠江》一文中的观点,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十分吻合。这篇热情歌颂珠三角地区干部群众敢于冲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和羁绊,大胆试验、勇于创新的报道,后来也成为了新闻学上的一篇经典佳作。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