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没有距离

与世界没有距离

​在全球化的今天,沟通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近”。尤其是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国际化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个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口号,后来广为传播,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

深圳人民热切期待2011年世界大运会的到来。郑东升 摄

在全球化的今天,沟通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近”。尤其是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国际化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个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口号,后来广为传播,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改革开放,成千上万的新移民从四面八方来到深圳,他们是为了让自己走向世界而来,也是为了让世界走向自己而来。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8周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特区发展的法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面对中国的开放宣言,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

如今,深圳正对标香港、新加坡、纽约、东京等先进城市和全球各领域最高水平,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市。

开放的深圳正成为全球硬件创客的“创业圣地”。38岁的深圳经济特区早已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正以不同的形式为全球技术和产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仅2017年,就有空客中国创新中心、ARM中国总部等80个优质项目落地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来深投资达275家。作为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作为“特区中的特区”,以“制度创新”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以前海为代表的深圳还在探索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高地。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成为深圳的开放举措。

深圳国际化,一直“在路上”。

1989年12月26日,皇岗口岸开通时的第一辆入境货柜车,当时落马洲大桥只建成一半。 黄国春 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皇岗口岸深情眺望香港。

1993年,深圳国际马拉松赛。

1999年,高交会展览中心开馆盛况。

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式现场。丁庆林 摄

1993年,盐田国际中转港。

大运会中,深圳健儿男子4X100米接力赛上创佳绩。郑东升 摄

2011年8月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在深圳举行。这是闭幕式上打出的“我们永远是朋友”的横幅。

大运会闭幕式现场。岑志利 摄

2016年,深圳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