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2018年11月28日讯 佛山日报记者宾水林 通讯员三宣、王智春报道: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三水人民生活跃进了新天地。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汽车保有量可以生动反映这种变化。改革开放初的1984年,三水汽车保有量仅为1400辆。昔日的稀罕物如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2017年,该数据上升至15.55万辆,三水居民户均保有量1.21辆。
统计数据最有说服力。1978年,三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8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0.17亿元。40年后,这两个数据分别增长276倍和2360倍。1978年,三水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543元,农民仅148元,至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增长62倍和166倍。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三水倾力保障民生,让广大人民享受更多福祉的40年。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迈进新时代,三水将继续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民生领域综合改革 优质公共资源全民共享
2018年高考,三水区三所公办高中上本科线人数1934人,比去年增加131人,连续5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三水区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初显。
教育是国之大计。从让孩子有书读到读好书,三水一路改革一路前进。
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出路在何方?唯有改革!2016年9月8日,在教师节到来前夕,三水召开教育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吹响改革号角。
按照教育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三水要建设13所在佛山市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打造26所片区精品学校,同时整体提升其他公办、民办学校特色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届时,全区80%以上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广东省现代化学校标准,中心城区学校达到100%,使三水优质教育覆盖面大幅扩大,惠及更多市民。
改革不停步。不到一年,三水又吹响了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集结号。“十三五”期间,全区将投入不少于55亿元用于卫生与健康建设,旨在建立起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机构,有效利用各级卫生服务资源,大幅度提升服务水平,“点、线、面、网”充分融合的区域大健康系统,打造满足本区域需求并辐射粤西北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高地。
卫生健康改革一年多,成效已显现。在乐平生活的黄姨再也不用辗转到西南看病了,在乐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就可以享受到三水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 在白坭镇,三水中医院的8名医护人员也驻点在白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白坭群众提供24小时的急夜诊服务;珠江医院将落户三水新城;区公共卫生大楼投入使用……
此次教育综合改革和卫生健康改革均为三水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发展史上最大手笔的一次改革。三水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逻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优质资源全民共享,加快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生活区。
微实事立即办 民生服务群众立享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三水实施打造“品质食品放心市场”工程,打造“放心农产品市场”和“放心食堂”,搭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其中对180家大型餐馆和食堂增设了食品安全快检点。“通过倒逼追查机制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多种措施并举,就是为了让广大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打造“品质食品放心市场”工程是今年三水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今年是这项民生工程实施的第12个年头,120件“民生十件实事”早与60多万三水群众紧密相连。三水还转变服务理念,区政府向广大市民征集建议,市民通过发电子邮件或登录网站,对“民生十件实事”进行“点菜”。
民生无小事,但很多民生诉求都是碎片化的。白坭镇文山村就一直被自来水管的问题困扰。该村自来水管建于上世纪80年代,管道严重老化,导致经常堵塞、渗漏、水压不稳。“水管一堵,就要关一下总闸再打开,才能再次通水。”该村村民小组长周健洋说,重新打开总闸后,出来的水还是“一片锈红”,必须得等一段时间才能饮用,很不方便,而且对身体有害。
几年前文山村就想换掉水管,但往上报时,立项不达标,资金难落实,积累下来成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些项目虽符合立项条件,但审批环节多,解决周期长。”三水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14年9月,三水在全市首创“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对于群众关注度高、亟待解决,同时资金投入少于30万元的项目,需要优化办事流程,10个工作日内必须定案。同时,区、镇两级成立专门资金,用于民生微实事。
文山村管网改造工程搭上了民生微实事的班车。该改造项目预算23万余元,获得区民生微实事专项扶持资金16万元支持,村民自筹资金7万多元。今年10月8日,管网改造完成,该村村民终于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实施4年多以来,已经让818个项目落地,专项资金投入近亿元。这些微实事项目虽然工程量较少,但它们的陆续投用,让三水数十万群众直接受益。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三水始终坚持“重民生”的执政理念,宁可政府“勒裤带”,也不能让群众“受委屈”。仅2017年,三水财政民生支出3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2.6%。也正因为此,三水多年人民满意政府指数排名全市第一。
探索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如何让在基层如星星之火的党员发挥作用?近年,三水区大胆创新,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为农村多数普通党员设岗定责,变“无为无岗”为“有为有责”,党员人人有了“责任田”,激活党员积极性,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难以发挥等难题。
“谢谢你们!大巷面环境变好了,大家更安心!”近日,在三水区芦苞镇四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蔡丽萍遇到了党员谢聘强,为他最近推动实施的村面提升工程点赞。这一党群服务中心由闲置多年的把岗小学改造而来,现成了群众寻找帮助的一个集合点,群众对应公开张贴的“四合村党委设岗定责领岗党员联系服务卡”,即可从25名领岗党员中找到可帮助自己的人。
三水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把“满天星”聚成了“一团火”。至今,三水近1400名未在村“两委”或村组中担任职务的党员领岗履职聚成“一团火”,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村党员从“隐身”到亮身份,从无职到有为,每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党的旗帜在基层举得更高、更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40年,三水十分重视基层党建。2004年,三水开展区、镇、村“三级联创”,成立全市首个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将党支部下移至村民小组。近年,三水区委工作重心下移,着力做强村组党建,特别是村民小组一级的党建,要求“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肠梗阻”。两年来,三水区村民小组党支部数量由400多个增加到712个,单独组建率提升到91%,党的工作覆盖达100%。三水在各村民小组开辟专门场所,统一建“红色驿站”。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
40年来,三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三水人民的生活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书写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三水仍需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共创美好生活。
三水改革开放40年民生发展纪事
11年坚持每年“民生十件实事”改善民生
2008年,“民生十件实事”首次走进三水民众视野,十件与群众关系重大的民生实事获赞颇丰。“民生十件实事”涉及公交、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内容。多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三水得以一脉相传,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三水成为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
2008年4月,三水申报“中国长寿之乡”,获中国老年学学会专家组全票评审通过,三水成为全国第四个、广东省首个“长寿之乡”。2007年,三水有百岁老人87位,占户籍人口的10万分之22.4,超过我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的标准。当年,三水在全国率先探索老年津贴,为全区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300元不等的高龄津贴。
胡小燕当选全国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原副主任、销售主管胡小燕,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1998年到三水打工,自强不息,踏实苦干,在农民工群体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一线管理人员。2008年她成为第一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等多项建议。
三水在全国首创“政银保”农业贷款
2009年,三水启动“政银保”农业贷款,三水充分发挥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优势,实施区级财政投入作为担保资金、银行机构提供低息贷款、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保证保险的合作农业贷款模式,贷款额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流向“三农”领域。目前累计共发放“政银保”农业合作贷款超过10亿元。
“一门办理 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改革
2015年,该改革启动,三水群众不仅可以享受“一门式”服务,更可享受打破层级、地域限制的“通办”便利,办事如同银行ATM机跨行、跨区域取钱般方便快捷。近两年,三水开始“领跑”,在全省率先试点不动产登记60分钟审批,在全市建立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中介超市”。
三水在全省首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2015年,三水在全省率先推行无职党员定岗设责,按照“科学设岗、自愿领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定期评岗”等步骤,三水区委为农村无职党员进行制度设计,并设置了民意收集反馈、文明新风、村务监督、公益事业管护、环境卫生维护、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关爱等10类党员服务岗位。农村党员可一人认领多岗,也可一岗多人认领,确保“人岗相适、岗岗有人、亮岗明责”“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城市能级
2016年启动该项改革,此次改革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全链条的改革方案,在办学体制、教育布局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推进5大配套工程,实现三水教育均衡化发展基础上的优质化、信息化与多样化发展。
启动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改革启航。根据改革计划,“十三五”期间,三水全区将投入不少于55亿元用于卫生与健康建设,以“借景布局、服务别人、对标一流”为纲领,坚持“着眼长远、科学布局、支撑产城;上联下通、借智发展、优势互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产服共进”的总体思路;以“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优化布局、完善体系、补齐短板、均衡发展、优势突出”为实施路径,努力创建“家服务、云管理”区域大健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