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二代”最中意科技创业
科技创业“深二代”张俊强和他的钢铁侠铠甲。
深圳商报2018年12月14日讯
校园萌芽科技创新种子
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过去40年里,深圳经济的跨越式增长源自其根植于基因里的创新密码。这种独特的创新氛围也影响着一批批“深二代”们,他们都钟情在科技领域进行创新创业。
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里,记者见到了“深二代”95后张俊强。今年刚毕业的他没有选择进入企业工作,而是留在学校创业园,创办了专注3D打印的神匠新技术有限公司。他的创业故事缘起儿时以来的偶像、漫威英雄——钢铁侠。
“在漫威所有的英雄和神话人物里,我只认可钢铁侠,只有他的能力来自科技,而不是特异功能。”聊起自己的偶像,张俊强言语中充满崇拜,他坚信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还原出钢铁侠的盔甲。于是,张俊强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从设计图纸到剪裁拼接,再到打磨抛光,完成了一套1∶1还原的钢铁侠铠甲。
张俊强告诉记者,他打造的这套铠甲共由8000多片零件拼接而成,不仅在强度和灵活度上远超同类产品,他还为铠甲融入了不少智能装置,比如声控开合的面具,压力感应的手部装置等。据透露,这套装备的售价已超过6位数。
在研究和琢磨铠甲的过程中,张俊强积累了不少技术资本。为了能更快地造出铠甲,他研究了3D打印;为了让打印的铠甲表面更光滑,他研究3D打印后处理技术,发明了一台3D打印后处理抛光机器与材料强化设备;为了实现头盔面具的声控开合,他钻研机械结构。至此,他已申请了三项专利,一项已经获批。
很难想象,这个痴迷机械和科技的大男生曾是学电商专业的文科生。张俊强说,最初选择电商专业是遵从父亲的意愿。作为一个标准的“深二代”,张俊强的父母上世纪80年代来到深圳打拼,由于家里做钟表生意,父亲希望他学习网络营销,学成后继承家业。而张俊强坦言,自己对电商“实在不感兴趣”,读了一年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转到了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从头开始,追求自己的“钢铁侠梦”。
深圳科技创新氛围浓郁
在校园里,类似张俊强这样创业的“深二代”还有不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鼓励学生创业,不仅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每年举办创业大赛,还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场地设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张俊强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同学向智能产品研发方向发展,科技创业已经成为新潮流,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更具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产品。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之初,没有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和优势,但是历届政府一直努力培育创新生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不仅加大科技投入,也面向全球大量引进优势科技资源。深圳特区从第二个十年开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深圳的校园,正是科技创业种子萌芽之地。
腾讯创始人、中国首富……在马化腾身上的许许多多标签中,“深二代”的身份似乎很少被提及。实际上,1984年随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的马化腾,是最早的一批“深二代”。
马化腾在深圳中学就读,认识了他最重要的创业伙伴: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据《腾讯传》披露,马化腾当年的高考成绩是739分,超出重点线100多分,最终选择进入深大读计算机专业,马化腾给出的理由是:“当时深圳是特区,如果从深圳考出去的话,可能就把深圳户口弄没了,就回不来了。”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这种氛围也感染着正在读大学的马化腾。在一次访谈中,马化腾回忆说:“我看到师兄很早就帮别人编写软件,我说我很有兴趣,想知道这个项目收入怎么样,有哪些需求,他们是怎么实现的。然后就觉得,是不是也应该来创业。”
事实上,大四的马化腾就已经做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产品,一套股票分析软件,并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当时中国南方技术水平最高的计算机公司。毕业后的马化腾进入一家通信公司任软件工程师,这段经历也为他后续开发通信软件QQ埋下了伏笔。
带着技术回来的海归派
80后“深二代”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出国留学深造的他们,不少又带着知识和技术回到深圳创业。
刘若鹏就是其中之一,他创办的光启率先实现了超材料技术的军工装备应用,在超材料领域,申请专利占全球84%。
和马化腾一样,刘若鹏也毕业于深圳中学,少年时期的他在高交会上就接触到了许多前沿科技。“1998年高交会,我印象特别深,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根本人都进不来,当时我还是小朋友。”刘若鹏在今年高交会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第一次听到纳米、机器人等很多名词,都是在第一届高交会上。”
2010年,27岁的刘若鹏获得了美国杜克大学的博士学位后,选择回到深圳创业。他曾经对媒体表示,这不仅因为国家对海归人才创业给予大力支持,也是深圳特有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从小就扎根在心里的“特区精神”给了他莫大鼓舞。
像刘若鹏这样的海归派创业“深二代”还有很多,同为80后的吴昊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系,2014年在深圳创办了怡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的研发,如今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从美国留学回深的劳聪文则在南岭村建起了创意小镇,将旧厂区改造成创意综合体。
“深二代”留学后选择回深创业,跟深圳对海归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无关系。资料显示,为吸引和扶持留学人员来深创业,深圳于2001年设立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共计向947家留学人员企业发放了创业资助,向21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发放创新环境建设资助,累计认定留学人员创业园36家,这其中大多是科技企业。
深圳商报记者 严偲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