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望村道路反复开挖影响居民出行》的连续追踪报道引发读者强烈反响。12月13日上午,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率队调研,对罗湖区主管部门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立即整改。罗湖区由此成立了大望梧桐片区综合整治工程督导协调组,召集所有施工单位倒排工期,采取多种措施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在春节前所有项目将完工。
在媒体曝光问题后,罗湖区有关方面及时回应,迅速成立专门的督导协调组及时整改,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影响……相关部门从善如流,重视舆论监督的态度,以及针对问题立行立改的执行力,无疑值得赞赏。
根据相关部门的回应,道路反复开挖确属事出有因:一方面供水、供电、燃气的管道和雨污分流等不同工程的施工位置和难度都不一样,不能同时施工,必须有先有后,一个工程完工后若不尽快回填,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而开挖共同沟铺设管廊也受到了现场地理条件所限。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程完工后,大望梧桐片区居民将迎来诸多利好,片区水价将下降一半,燃气管道也将直通各城中村楼宇,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民生福利。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日益增多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对日常生活出行造成的干扰不可避免。但要说频繁反复的施工绝对无法避免,显然也说不过去。说白了,事情是人做的,办法是人想的,只要功夫下到位,相信可以将施工带来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应当意识到,反复开挖,反复施工,不仅令市民不胜其烦,也给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更多负担。精准化、精细化管理依旧任重道远,管理协调机制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管理规定》,以及各区出台的具体细则,都开始对市政工程的审批、规划与建设提出了具体规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反复施工的恼人现象,在将来会受到有效的遏制。避免施工扰民,本身也是一种民生工程。在城市更新建设中如何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是一门城市管理的学问,需要政府更加有力地加强统一管理,科学谋划,建章立制,并加强法规的落实和针对违规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