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从农民通讯员到新闻工作者

【我与改革开放】从农民通讯员到新闻工作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让我走上了写作之路,从一名农民通讯员,成为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

广安在线2018年8月26日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让我走上了写作之路,从一名农民通讯员,成为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

1960年5月,我出生在广安区消河乡共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6年开始向报刊投稿,1977年3月10日出版的《南充报》第三版刊登了我的处女作《斥“四人帮”的愚民政策》。由于《南充报》属于四开四版小报,周三刊,投稿不容易发表,一年投稿100多篇,大多数被县、乡广播站采用,而《南充报》只刊登了几篇。

改革开放初期,我在家乡耕耘实行“大包干”的田土。每逢农闲季节,便挎着一个简单的采访包,穿行在乡间的泥泞小道上,哪里有值得报道的新鲜事,我就会出现在哪里。由于我酷爱写稿投稿,引起上级机关的关注。从1978年开始,县上每年都会通知我参加原广安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报道会和文学创作会。从1984年10月开始,我又参加了南充日报社举办的为期3个月的新闻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因为写稿成绩突出,我于1985年1月被破格招聘为原广安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干部,从事计划生育宣传报道工作,1988年与同事一起创办了四川省第一张县级人口报《广安人口报》。1992年4月,我又被调入原广安县委机关报《广安报》,从事编采工作。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南充地区行政区划,成立广安地区,《广安报》肩负起宣传广安地区的重任。1993年12月31日《广安报》停刊,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创办《广安时报》,从此,我便成为《广安时报》的一名编采人员。随着1998年7月广安撤地建市,《广安时报》更名为《广安日报》,并于2000年由四开小报变为对开四版大报。

回顾从农民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的转变历程,我很感激改革开放政策,引导我一步步成长起来。

当年在村里当农民通讯员时,我亲眼目睹那时候村民住的几乎都是低矮瓦房,有的还是土墙茅草房,村里的机耕路让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沧海桑田。改革开放40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电话、手机、互联网、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应有尽有。有的村民还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村级公路变为平坦的水泥路后,有的村民还购买了小车,自由自在地在城乡往来穿梭。以前,村民们为老人祝寿悄无声息,如今村里老人每逢过大生,都要办坝坝席祝寿,而且还请来乐队表演节目并录制视频。

成为专职新闻工作者以来,我见证了报纸排版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变迁,见证了报业发展的每一次变化。如今,广安日报社已经华丽转身为广安日报传媒集团,除《广安日报》外,还创办了广安在线新闻网、广安手机报、天下广安APP以及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伴随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广安日报内容传播进入互联网高速公路,新闻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感恩改革开放政策!感恩一路走来的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帮助!(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天兵)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