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曾连续报道多起道路反复开挖事件,引起强烈反响。1月16日开幕的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中,道路反复开挖问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12月,深圳晚报连续两天追踪报道“大望村道路反复开挖影响居民出行”一事。报道引起全社会以及罗湖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罗湖区主要领导抵达施工现场调研督办,对相关部门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立即整改。并成立了大望梧桐片区综合整治工程督导协调组,召集所有施工单位倒排工期,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春节前所有项目完工。
但类似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存在。近日,深圳晚报记者接到市民报料,称其所在的光明区将石路近几个月来被反复开挖,附近居民烦不胜烦。1月14日,深圳晚报刊发题为《光明区将石路被反复“开膛破肚”》的报道,再次聚焦市民关注的道路反复开挖问题。
道路反复开挖已是不少城市的顽疾,每次无序施工都是对市民正常生活的挑战,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打击。但究其根本原因,实则牵连甚广,既存在当前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问题,也与历史上我国城镇规划方面的缺失有关。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先后不一,与道路建设难以同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尚未形成科学有序的共管机制,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缺乏专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方面行为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目前看来,确有必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的统一计划部署,形成相对完善的市政工程管线规划控制体系。首先做好当前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根据现状情况结合规划需求确定是否保留或更新管线,进而作出考虑长远、省钱又解决问题的安排;其次根据施工点具体情况对各类管线的建设进行时间排序,最大程度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最后实现施工相关信息的实时管理和监督,以便及时解决噪声挡路等状况。除此之外,在未来新区的建设当中,对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应适当体现超前性,避免道路反复开挖问题重演。
出于城市更新、设备检修等需求,道路施工开挖,不可完全避免,但应尽量避免反复开挖,这就需要建设、管理、执法等环节协同推进,需要涉及的各部门共同参与,需要各管线权属单位共同配合、协同推进。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便民、惠民而不扰民,应成为当前条件下相关职能部门发力的重点。去年8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管理规定》,以及各区出台的具体细则,都开始对市政工程的审批、规划与建设提出了具体规范。市交通运输委也在不久前发布《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落地,都在不断促进市政工程的规范化。相信在不久之后,道路反复施工的恼人现象,将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