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犬只伤人事件频频爆出,文明养犬话题随之成为社会舆论热点;深圳晚报也曾连续刊登有关专题报道,探讨如何推进城市文明养犬进程。在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文明养犬、加强养犬管理以及修订相关法规等内容也进入了委员们的提案。市政协委员蒋雷表示,“《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自施行以来,已经12年未修订,已经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应该尽快修订完善。”同时针对养犬管理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蒋雷提出了提高罚款额度,借鉴驾驶证扣分机制,加强遛狗行为规范的条款,建立犬只伤人高额赔付机制等建议。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犬只作为伴侣动物,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这本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表征。但是养犬并不是说养就养的随意为之,特别是在城市密集的空间里,需要注意和规范的事项有很多。养犬,仅仅有物质基础还不够,更要讲究科学养犬、文明养犬。
就养犬管理和规范而言,深圳的情况仍谈不上乐观。来自深圳宠物医疗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饲养至少20万只宠物犬,而其中只有四分之一进行过登记。这些犬只大部分是被小区的业主饲养,不文明养犬而引起的投诉也比较多。另有数据显示,深圳2018年1月至5月,犬伤暴露人数多达约6.4万人次。如果养犬的科学知识了解掌握得不够,养犬的文明习惯还未养成,不仅会给城市的公共治理带来巨大压力,对犬只自身也是不利的。在深圳这样一个人口密度极大的现代都市,这样的情况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明离不开规矩,因为管理缺失导致的“破窗效应”,现实中并不少见。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人与宠物和谐相处的氛围,却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何等繁重: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等。不仅如此,如果犬只闯祸或者由于主人的疏忽致使他人受到伤害,犬主人除了会面临高额罚款,甚至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当然,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文明养犬的问题上,制定规则、严格执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把单纯的执法问题转变为管理问题,促进文明养犬习惯养成。比如更多地设置遛狗场所、宠物排便区或提供粪便收集袋,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则的约束,也需要管理之手的助推。降低文明行为的成本,给守规则者提供一些鼓励和方便,疏堵结合,协同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饲养宠物的家庭占比约为17%。有研究表明,这一比例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打造文明养犬的社会公约已是迫在眉睫。管好一只宠物犬,绝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直接体现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从细节入手,精准发力,规则树立、意识培养以及管理升级齐头并进,相信必能建立起和谐有序的养犬环境,让宠物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