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告诉孩子,手机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条评论立即评论

告诉孩子,手机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子墨

正在进行的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聂竹青在提案中建议深圳“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

按照聂竹青的说法,手机给中小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因为手机,很多中小学生习惯孤僻独处,自我封闭,甚至对社会交际产生抗拒心理。

更显而易见的是,手机“侵蚀”了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视力伤害较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要求。

“手机能否进校园”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有人觉得,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园禁止手机是因噎废食之举。也有家长认为,孩子通过手机可以查阅学习资料,对学习有帮助。但在笔者看来,聂竹青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手机是一把双刃剑,让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小学生手持“利刃”,无疑是危险而且不理智的。

没错,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电子阅读已蔚为潮流的情况下,对手机说“不”体现了一种难得的清醒的自省与自觉。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禁止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已经有了社会共识,并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比如,为维护学校秩序以及国民健康,法国规定从2018学年起,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英国明确表示,除紧急情况,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在学校使用手机。美国大部分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对深圳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通过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利用拥有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并佐之以可操作的配套实施细则。法国教育部长布朗克就该国出台中小学校园手机禁令如是说:“这是针对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化潮流制定的法案。的确,应该对未来的科技保持开放的心态,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应该全盘照收。”这,也应当成为我们对待校园手机的态度。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从不能对现代科技简单地“全盘照收”的警觉出发,对待手机及相关电子产品,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禁入中小学校园了事,还应该让孩子们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降低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帮助他们认识书本以及大自然中的更加辽阔、更加热气腾腾的世界。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