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社康中心,市民将可更早预约大医院的号源。1月24日,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了解到,经过前期试点,目前深圳各个社康中心已全面开展社康优先预约挂号工作。未来,市民在社康首诊后,通过社康机构医生判断,可更早预约到深圳各大公立医院门诊号,这也将促进市民分级诊疗。
近年来,深圳在医疗改革领域政策出台不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看病难、排队久等问题依然是“顽疾”。曾有医生直言,“26个病人,至少20个可以看社康”。从我们日常的看病经历也不难看出,“小病大看”近乎成为常态,需要和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拥到大医院,成为导致医疗资源浪费、看病难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大力发展社康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既可为居民提供综合、便捷、持续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也能使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充分的使用。深圳开展社康优先预约挂号工作,在于吸引更多患者到社康中心就诊,有利于推进“小病上社康,大病上医院”的就医模式、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体现了“以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改革理念。
从更大层面观照,深圳开展社康优先预约挂号工作是深圳引导“基层首诊”的一个重要举措。而要想完全实现“基层首诊”,归根结底还需靠做大做强基层医疗。社康中心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与大医院相比着实还存在差距,这是部分居民“宁愿去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去社康中心”的一个原因。因此,让居民接受并乐于在社康中心看病,需要医疗资源多向基层倾斜、使社康中心有承担“分级诊疗”的能力。这包括优势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待遇的不断提升等方面。更直接地说,就是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激励和制度安排,让居民到社康中心看病时心里更有底更加踏实,让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更有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更有盼头,从而使医生和居民共同收取满满的“获得感”。
社康中心除了看病,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上大有可为。作为与社区居民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社康中心完全可以深入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讲座,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传授卫生知识技能,为居民“治未病”。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技术,提高民众参与健康管理的可及性和积极性,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真真切切成为居民健康“守护人”。可以说,随着社康中心从形式到内涵的全方位提升,其在助推“基层首诊”的同时,也扭转着人们“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
社康中心理应当好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深圳对社康中心发展建设的重视,不仅旨在解决居民看病难、排长队的问题,更是希望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当然,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深圳还需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