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田区景田北六街,坐落着全市首个以宠物为主题的街心公园。该公园实行分区管理,配套专门的宠物活动区和供一般市民使用的休闲区。在宠物活动区内,除了专门的活动场所以外,还有训练设施以及洗手池等设施提供使用。这一信息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反响良好。现场有游客表示,宠物来这边可以放绳跑,感觉很不错。还有游客说,自己住得比较远,但就算是打车也愿意过来。
2008年起实施的《深圳社区公园管理维护技术规范》规定,深圳所有的社区公园不准携猫、狗等宠物入内。这就意味着,宠物尤其是狗类这种需要较大活动范围的动物,往往很难找到理想的室外活动空间。然而事实上社区公园禁止宠物入内,并非毫无缘由。社区公园是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两大类,它首先的定位就是服务周边的居民。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1至5月,深圳犬伤暴露人数就高达约6.4万人次,大多发生在户外,避免宠物接触人流集中的地方,是必要的防范措施。
但不可否认的是,宠物越来越多,而且需要户外活动空间,若无法为这方面的需求提供一个出口,反而会带来问题。比如养犬者常偷偷带狗溜进公园,或者只能在人流密集的街道马路上遛狗,更易引发种种矛盾冲突。当然,在用地紧张的背景下,给每个街道都无微不至地设置一个专用的宠物公园或活动空间显然不现实,但并非没有盘活现有资源的可能。社区公园划定遛狗时段,给养狗者空间,在这段时间里,狗可以在园内撒欢地跑,不喜欢狗的人可以另择时段进入公园。
执法不等于一味严管惩罚。在对待是否允许狗使用城市公园这个问题上,既要防止放任自流,也要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有必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加强养犬管理的同时,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增强养狗人的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同时,以合适的方式满足相关需求。根治犬患,关键在于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养犬管理立法也须细化并增加可操作性,相关基础设施和资源运用也应有所调整。
来自深圳宠物医疗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饲养至少20万只宠物犬。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饲养宠物的家庭占比约为17%。有研究表明,这一比例会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打造文明养犬的社会公约已是迫在眉睫。管好一只宠物狗,满足人与宠物和谐相处的需求,绝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直接体现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从细节入手,精准发力,规则树立、意识培养以及管理升级齐头并进,相信必能建立起和谐有序的养犬环境,让宠物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