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春晚,尽显深圳民营经济的底气:锐气十足的黑科技,是“漫山遍野”的科技雨林;亮相致词的企业家,来自“顶天立地”的世界500强。这只是直观的展示,更深层的展示属于成长生态。在企业家的眼中,正是深圳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民企得以扎根深圳做强做大。
今天,深圳商报&读创推出新春特别报道,将镜头对准深圳的民营企业:生机勃勃的企业群像之下,是厚重敦实的成长沃土。这些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新闻,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深圳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缺一不可。让民企扎根做强做大,深圳更是有实招。
关于民营经济,一直有着“深圳之问”:过去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明星企业,现在问的是为什么是群体性崛起。
首先是必须抓住核心,在降成本上出实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深圳去年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4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6%。去年12月4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真金白银的“四个千亿”,当中的第一项便是“确保2018年企业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对照两个数字,深圳兑现了承诺。
这些“看得见的实惠”,提升的不仅是民营企业的获得感,更是做强做大的信心和底气。在本报报道里,去年底开始实施的《深圳市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暂行办法》,让华星光电每年因此省出一大笔电费,而这笔钱将投入到研发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比如深圳市税务局的最新数据,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合计减免税收1705.7亿元,占减免税总额七成以上。
其次是必须抓住痛点,在破难题上出实招。
“四个千亿”,还包括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民营企业新增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这些针对性的举措,破解的正是融资难融资贵的大难题,目标是建立长效平稳发展机制。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全局的数据:去年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组建30亿元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设立50亿元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全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6%。在本报的报道里,可以看到具体的案例:去年11月14日,全国首单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落地深圳,欧菲科技成功发行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期限6个月。欧菲科技总经理谭振林说:“不仅提高了融资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发行成本,企业喜闻乐见。”
再者是必须抓住根本,在造环境上出实招。
“深圳之问”没有标准答案,但根本要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深圳去年的政府第一号文件是“营商环境改革20条”,明确提出对标国际一流,努力率先营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营商环境。
大文章,小切口。新春期间,有一条新闻格外引人注目:深圳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4天之内,企业开办便利度连续3年全省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深圳去年全年新设立企业29万户,总量增长11.6%。这便是营商环境提升激发的市场活力。深圳的努力不止于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力争达到相当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如此自加压力,深圳就是要以改革的突破来赢得发展的主动,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首选地。 (本报评论员钱飞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