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城管执法人员加强培训,令行禁止,一面是给城管执法人员戴“紧箍咒”,另一面也是给他们配上“保险绳”,给社会安上了“解压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近日制定出台了《城管执法人员十不准》。“十不准”从细节入手,改善城管形象,且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管工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展现出打造一支让市民感到“舒适”的城管执法队伍的决心。
城管工作很辛苦,可一两件“小事”就能破坏人们的观感。“城管来了”字面上不含任何贬义,但放在过去一些新闻事件的语境中,反映出的往往是网友对少数城管人员不文明执法现象的不满。在城市相对快节奏的生活氛围里,面临“情”与“法”的纠缠时,城管队员若是在执法尺度拿捏上缺少分寸,甚至越过了法治界限,就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占道经营、私搭乱建、无证商贩再没道理,一旦动起了手,舆论的板子难免要打在“强势”一方。
可见,“干城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深圳对城管执法人员加强培训,令行禁止,一面是给城管执法人员戴“紧箍咒”,另一面也是给他们配上“保险绳”,给社会安上了“解压阀”。
城管执法必须遵守法治精神,行为举止也应符合风纪要求,毕竟公职人员担负着人民的期待。如今,“为人民服务”水平要再提升:执法效率重要,群众的“观感”也同样重要。过去人们说“光练不说傻把式”,城管工作的“练”与“说”实际上也是一体的。作为城市中离市民民生最近的政府机构之一,城管理当展现出“阳光形象”。
“十不准”第一条就直指执法队员仪容仪表问题,明确规定“不准着制服时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制服整齐不是啥“大事”,但却关乎整体形象,城管执法员和辅助管理员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真的会影响舆论看法。心理学上讲“刻板印象”有“启动效益”,就是说人们会很快通过认知刺激来联想。过去一些电视剧往往通过穿着随意、透出“痞气”来塑造“恶霸”形象——城管员若是穿得很“随意”,即使言行再亲和、诚恳,要消弭大众心理的“嫌恶”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在国际化的深圳,不少外国友人不了解城管,但他们观察深圳城管文明程度的一个指标也许就在衣着。“十不准”里类似的细致规定很多,竖起了人们最讨厌的形象标靶,配合着“练内功”的练兵活动,要求的是“既练又说真把式”。
与“十不准”一起发布的,还有城管欢迎市民监督“随手拍”的邀请。城管打造“阳光形象”,既要自己能练会说,也欢迎大家围观。城管执法人员本就是城市秩序的捍卫者,也是社区沟通的粘合剂,走得正、行得端,就不会怕在镜头下执法。相信民众不仅会举报恶行,也会点赞善举,深圳城管通过“十不准”表达出一份自信,也是展现“阳光形象”的生动表达。城管来了,欢迎您“直播”执法!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