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AED不易,深圳要善用巧劲,完全可以利用地区优势,探索出一条深圳特色的AED推广之路,为AED在全国甚至全球的推广提供“深圳方案”。
据深圳市急救中心消息,深圳今年在公众场所新设了1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力争用10年时间,让深圳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先进水平,完成深圳市公共场所AED的全面配置。
AED“神”在哪里?它针对心源性猝死有奇效,若能在患者心脏骤停后及时对其使用AED电击除颤,便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存活率;而且,它的操作难度低,普通市民在简单培训后便可掌握使用方法,是一种“傻瓜式”设备。
根据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等权威机构进行的“关于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深圳平均每天发生4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研究中的4619个病例里只有143例送医时患者仍然存活,仅3例出院,存活率仅为0.6‰--对比之下,有数据统计,AED配备率较高的美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近三成。
可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看,AED还属于“奢侈品”,利用率低是最大“问题”。即使在被公认为AED软硬件配套设施一流的日本,AED设备的使用率也只有4.5%。生命宝贵,各国推广AED都坚持公益目的,但提高AED效率,让它在更好发挥作用的同时尽可能节约公共资源,仍应是AED“后来者”须重视的课题。
提高AED效率,深圳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尝试。例如,此次在公共场所新增AED设备时,相关部门与相关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会签订《深圳市公众场所配备AED合作协议》。这一协议明确了AED管理维护的权责,急救中心也明确,针对性地对公众场所工作人员提供AED培训。事实上,在AED落地的地区,路人救济也并非主流,公众场所配备“救生员”与AED设备“绑定”将大大提高AED利用率。
去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正式实施,要求特殊行业、公共场所要为员工普及急救技能,尤其强调加强培训人民警察、消防人员、保安人员等人员使用AED等设备的能力。深圳卫计委也向深圳交警铁骑投放了AED设备并对警员进行了培训,让铁骑巡警又拥有了一项了不起的技能。流动AED设备使用志愿者与固定AED设备使用志愿者结合,构成了能迅速响应公共场所突发猝死警情的急救“半职业队”。
“最互联网城市”深圳也正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最大化AED的效益。现在,市民可以用手机“一键寻找”离自己最近的AED设备。利用互联网,AED的未来“应用”还可以更“精彩”。AED加入物联网后,一旦有人动用AED设备或上报猝死病例情况,就可以触发医疗警报,调动最近救护车、交巡警和志愿者前往需要救治地点,缩短呼救时间;AED硬件与“智慧城市”合体,相关部门可以对猝死高发地区做出研判预计,提前加强热点区域医疗资源投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深圳若是提前开发这些功能,将走在全球推广AED的最前列。
推广AED不易,深圳要善用巧劲,完全可以利用地区优势,探索出一条深圳特色的AED推广之路,为AED在全国甚至全球的推广提供“深圳方案”。(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