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记者探访皇岗河:他们戴着防毒面具奋战在清淤第一线

2019-04-01 16:41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者按: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课题,也是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彻底改变作风文风的时代标志。深圳新闻网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在实践中提升编辑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的编辑记者将不断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脚踏实地采写制作一批“沾露水、冒热气”新闻报道。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人工清淤

深圳新闻网2019年4月1日讯(记者 钟鸿冰)2019年2月,皇岗河迎来20年来首次大型清淤工作。清淤工作中,仅1.78公里长的皇岗河却发现不少排污口不在名册内,漏排现象严重。据了解,除皇岗河外,笔架山河、福田河、新洲河、凤塘河等暗涵段也不同程度存在漏排现象。日前,记者来到皇岗河皇岗中学旁的工地了解现场情况。

作为整个项目两处开口之一,皇岗中学旁这片工地只有400平方米,很多大型设备无法施展开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厚重的淤泥堆积有半人高,可见地下淤积情况严重,但现场堆积的淤泥并没有令人窒息的味道,现场通风工作较为不错。走近施工口记者发现,多台送风机在不停歇地工作,抽水设施也在将暗渠的水抽出,确保渠内积水在安全工作线内。

据悉,皇岗河暗渠作业属于有限空间作业,(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限空间。)而有限空间容易出现缺氧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等其他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经了解,暗涵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施工人员都是戴着氧气罩、穿着救生衣、携带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全副武装下涵作业的;淤积厚度超过预期,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管涌和“堰塞湖”现象给施工带来了巨大风险。

管涌是指管道集中涌水的现象,这在皇岗河清淤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三次。一次是清淤后废弃管道积水突然入河引起的,一次是已封堵的旧市政污水管道口失修失效引起的,一次是管网高水位运行出现溢流引起的。而工程人员口里的“堰塞湖”,则是暗渠清淤的特殊现象。

中国水电八局凤塘河等五河暗涵段清淤和截污工程项目部项目指挥长潘志坤解释,由于河道淤积不均匀,波谷处就可能有大量积水。这些积水可能随着临近的波峰的清理一涌而下,从而产生风险,好比“堰塞湖”。

该工程项目经理吴东海回忆,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担心人员和设备被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但是也担心设备被淹工程进度滞后。“3月1日晚,在施工过程中,不明原因突然出现来水导致设备被淹,工作人员紧急提前撤退,幸好有惊无险。”

面对20年来皇岗河渠内堆积的淤泥,吴东海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有毒气体突然升高的情况。虽然送风机在24小时工作,但是厚积的淤泥在翻动时会出现气体涌出。“此时施工人员的气体检测仪若发生报警的话,我们第一准则是所有人员第一时间撤出。”

张毅是该项目的总工程师,其介绍,在皇岗河实际清淤施工过程中,淤泥太深以至于走路都是艰难的,行走过程中最高能达50公分深,随着两腿在淤泥间移动,在淤泥中产生的硫化氢(臭气弹)扑鼻而来,简单点说就是恶臭难闻。同时这也伴随着心理压力,行进艰难意味着行进速度慢,可能我一动脚,另一块地方的淤泥就埋过来了;同时,另一边淤泥就有空缺,可能原本被堵住的水就会突然涌出,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

据了解,市民用水高峰也影响着施工,施工时需要避开市民用水的同时排放的水,众多市民同时排水在渠内便会汇聚成一大股水流,影响施工安全。张毅表示,用水高峰设备和人员都要撤离暗渠,平时至少每天上下两趟,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三趟,上下各一次就是6次。

张毅表示,淤泥清除后,皇岗河的防洪排涝能力至少提升一倍以上;渠内有毒有害气体值会降低,市民路过井盖等有孔洞的地方不会再臭气难闻,工作人员下渠中毒几率也会大大降低;渠内污染源减少了,水质也将有明显提升。

吴东海表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工程会争取在主汛期来前将淤泥清理完毕。

[责任编辑:高畅韵]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