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关口继续严守,表明“升级”“升格”将遭遇制度的刚性。但不可否认,之所以将相关政策再三重申,还在于某些学校教育发展理念不够端正,“心结”难解,需要经常念念“紧箍咒”。
4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工作的函,为未来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好规划,提出“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升为普通本科学校,职教体系学校不转为普教体系学校”等六方面基本原则。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十三五”时期,继续坚持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基本政策。随后,2019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编制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细化。此次中期调整工作,把握“总体稳定、小调微调”的思路,对设置规划进行小幅微调,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既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显示出了政策的严肃性、延续性。对于高等学校设置工作中贪多求大、“升格热”、“更名热”等不良现象,继续“浇冷水”,进一步打消了某些持观望态度学校的“非分之想”,促使他们尊重办学规律,保持应有的冷静与理性,安心将学校办得更加富有特色,办成职教体系学校里的名校!
政策关口继续严守,表明“升级”“升格”将遭遇制度的刚性。但不可否认,之所以将相关政策再三重申,还在于某些学校教育发展理念不够端正,“心结”难解,需要经常念念“紧箍咒”。某些学校总想着学校名称一换、规格一提,即便不能脱胎换骨,也能名声大振了。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结”,就容易陷入办学的误区。特色学校失去了特色,实际上无异于买椟还珠,定位发生了偏差,比较优势就有可能不复存在,虚有其名又有何益?综合实力没到,强行升格则是拔苗助长,而不断地更名,容易引起认知混乱之外,还可能为天下人笑。网上曾流行个段子,说某考生先是考上了某地医学院,不甘心,复读重考,第二年考上了某省医科大学,结果发现还是那所医学院,又发奋复读一年,考入名气看上去更大的西部某医科大学,结果还是那所大学更名了!
虽然是个蕴含着讽刺意味的段子,但浓郁的魔幻现实气息,直指高等学校设置中的浮躁病灶。此次广东高校设置新动作中,特别提出:要严格规范校名使用。继续坚持农林、师范类院校“不脱帽”,体育、艺术类院校不更名大学的政策要求;坚持“不使用所在城市以外地域命名,非省政府举办的学校不以省域命名,已使用所在城市命名的学校不变更为省域命名”的基本原则,避免引发社会认知混淆、校名争议或侵权。做出如此有针对性的规定,显然是对症下药,引导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
浮躁固然是办学中的一种病,但还须认识到的是,特色学校、专科高职学校急于“升级”“升格”的焦虑中,内涵着一种“自卑”的心理。毋庸讳言,戴着农林、师范类学校的“帽子”,招生可能会有些困难;而专科高职学校升本无望,也容易令考生打退堂鼓。这种状况的改变,不能指望“变身”“更名”,而是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扭转对这些学科、学校的偏见,同时提高相关职业的待遇与地位,增进社会对他们的认可。(深圳特区报评论员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