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19年5月15日讯(记者 钟鸿冰 潘润华 杨浩翰)“通过使用来促进保护本土资源和环境,让整个自然山体都被市民监督,防止开发商破坏自然环境。”曾参与深圳绿道示范线修建的杨春梅谈起当年修建绿道的原因,脑子里的画面如发生在昨天一般,历历在目。
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示范段绿道
自深圳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目前在深圳已经建成全长约2448公里的绿道网络和382个绿道“公共目的地”。绿道网络串起城市的山、林、城、海、河,给市民生活提供绿色福利,也为城市构筑绿色休闲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以使用促保护 绿道网建设带动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时间拉回到十年前,整个珠三角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开发建设强度最大的城镇密集地区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乡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
为防止生态和环境破坏加剧,自广东省2001年提出“区域绿地”概念并颁布区域绿地指引开始,到2008年6月,区域绿地的概念改为绿道,年底广东再出台《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和《珠三角绿道建设规划设计指引》。从宏观层面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到中观层面的深圳市城市绿道网规划,再到微观层面的详细设计,如何寻找一种主动积极的保护策略成为“绿道”规划的契机。
2008年3月,研究小组前往各个城市调研绿道建设(资料图)
曾任职于深圳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的杨春梅全程参与了深圳绿道示范线的设计和修建。“从‘区域绿地’到‘绿道’的转换,主要的思路就是‘通过利用来促进保护’。让市民进入被保护区休闲,变成群众监督被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原本消极被动的保护变成间接积极主动的生态保护行为。”
“在决定实施建设后,我们把珠三角绿道网进行了分级。”杨春梅介绍,珠三角绿道网现在总体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杨春梅全程参与了深圳绿道示范线的设计和修建
“绿道网的建设对于珠三角生态安全格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杨春梅分析,绿道网的规划建设可以对这种大都市绵延带的自然生态本底做一些结构性的链接和修复。将这些被城市建设用地分割的些孤立的生态斑块进行有效的链接,从而使得各个斑块内的动物的迁徙,植被的融合成为可能,以达到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稳定生态系统的功效。杨春梅说,后来的绿道网建设证明,除了通过“以使用促保护”的效果之外,绿道还兼有更多其它层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