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10个方面41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涉及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提升企业退出便利度、提升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便利度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据了解,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将营商环境的优化列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这是深圳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又一次重大举措。
城市无商不兴。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与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在定义上,营商环境包括商业注册制度、企业帮扶制度、市场要素自由流通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城市法制水平等,这些条件必须足够齐备,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自由贸易、共同繁荣的商业环境。
优良的营商环境好比肥沃的土壤,播下的种子都可以发芽。按照经典经济学的阐释,市场想要发挥主导作用,以“看不见的手”进行资源配置,那么取得较佳的营商环境将是首要因素。如果营商环境理想,那么将有很多人来进行创业,在良性竞争中,优质企业有机会不断做大,成为市场的赢家。政府只需做好监督作用,保证市场的有序进行。反之,如果环境不理想,那么市场活力将会不足,市场竞争也可能会变成恶性竞争,最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形成“逆淘汰”。让真正的优质企业难以获得机会,反而是一些售卖假冒伪劣商品、不遵守行业规范的企业成为赢家。这样的营商环境,很难出现优质企业。
深圳一直被认为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内地城市,一大理由是蓬勃发展的民企力量。营商环境好,中小企业也能很好地生存。当下深圳一些享誉全国的企业,包括腾讯、华为、大疆等,都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深圳的“民企强”特色,就是深圳营商环境优异的最好阐释。更有媒体指出,“平安金融中心、招商银行大厦、腾讯大厦……一栋楼里产生的税收,甚至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全年的总税收。”这不是神话,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现实成果。
但是,环境的打造并非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一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也会让营商环境出现变化。这就意味着,营商环境就跟生态环境一样,需要进行保护,在出现变化之际及时进行维护,将它恢复到良性状态。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注重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比如,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企业退出便利度等举措,就相当于给企业“松绑”。此外,还有“I深圳”、“不见面审批”、“秒批服务”等,都大大提升了服务企业的效率。营商环境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的压力,促进了市场活力的进一步提升。
同样,优化营商环境也体现了深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心。根据今年2月通过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化纲要》,“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在这样的寄望下,深圳的营商环境的打造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的关键之举。将深圳的发展与大湾区的发展同步起来,将营商环境作为一个“湾区生态”来看待。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将是深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目标。同时,深圳也可以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与其他城市分享,尤其是珠三角其他城市。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着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被高度重视的“改革工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深圳营商环境一定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马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