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点亮文化产业的星空

条评论立即评论

点亮文化产业的星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经过15年发展,文博会以国家战略为依托,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博览、交易,深圳以创新姿态,迈向文化自信。

聚四海宾朋,集八方文化。第15届文博会今天开幕。

经过15年发展,文博会以国家战略为依托,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

博览、交易,深圳以创新姿态,迈向文化自信。

作为深圳乃至中国文化名片的文博会,一年一个台阶,日趋专业化、国际化。今年主会场展位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2312个单位参展。来自欧洲、美洲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2家海外机构亮相,海外展区面积占比近1/4。来自美、英、法等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海外客商莅深参会,各类活动热度不断。

文博会主展区如皎皎明月,散布深圳各区的分会场似闪闪繁星,星月辉映,明亮动人。

文博会现场,无论是书画的笔墨芳华,还是文脉的百年传承;无论是海外文创产品的同台竞技,还是中国非遗衍生品的匠心无声……每份展品,每场活动,每个主题,内里都蕴含着文化创新的深圳因子,彰显现代都市的大文化情怀。

文化很大:纵贯古今,涵盖天下,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文化很小:一书一画,一壶一饮,存在于你我的生活日常与情感空间。

突破时空局限,让文化产业化,让产业文化化——这是首届文博会的原创之源起,也是历届文博会的使命与担当。

这个诞生于深圳、带着深刻“原创”印记的大舞台,一方面,将世界变得很“小”——小到全球的奇珍异品汇聚一堂,新鲜在目,触手可及;另一方面,又因其展示、交易以及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将文化变得很“大”——大到足以跨界融合各种产业,激发无穷想象,衍生亿万商机。

如果说文博会是深圳的原创,那么“文化+”就是文博会的原创。

深圳充分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创新发展“文化+”模式,扩大文化外延,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博会通过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新业态,增强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性,激发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深圳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文化企业数量几何式倍增。近年来,腾讯控股、华视传媒、A8音乐等30多家文化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无论在资产规模、赢利能力还是经营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军者。

40年来,依靠不断创新,曾经的“文化沙漠”雨水丰沛,绿意渐浓,深圳终于以文博天下的气概站上世界舞台,广纳客商,收获市场,共创共享,多元多赢。

世界元素、深圳因子,在文博会上碰撞、融合、裂变,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培育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功能。文博会扎根深圳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遍地开花,整体繁荣的展会盛景,如“东风夜放花千树”,让文化产业的星空被点亮、被仰视、被铭记。

文化需要传承,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因为文化创新,深圳,吸引、辐射、联通着世界;

因为创新文化,世界,关注、传播、助推着深圳。

来吧,来深圳吧!

来这里,文博天下,创享世界。

(本报评论员 鲁军)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