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日前闭幕。本届文博会共吸引了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2家海外机构参展,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达103个,海外采购商达到22167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文博会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加强。据悉,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分会场、相关活动共吸引逾780万人次参观,其中主会场观众比上届增长一成以上——考虑到参观者多数是深圳市民,这样的数字意味着,文博会已越来越深地介入了市民的公共文化生活。
据媒体报道,5月18日是公众开放日的第一天,因恰逢周末,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涌入馆内看新鲜,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文化的魅力。而各大展区则通过服装走秀、科技产品、体验交互活动、文创产品展示等吸引人气。
是的,文博会对城市来说,是一个面向世界的交易博览会;对市民来说,则更像一个盛大的公共文化节日。本届文博会上,既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剧院、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其他文化和旅游机构参展,让市民领略异域文化风情;也有以“美丽中国”整体旅游形象为统领,重点引进国内重点旅游省份的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参展,集中展示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全域旅游示范区、主题公园、精品旅游演艺项目和旅游科技等内容。在空间上,展现了文化的辽阔性。
在时间上,本届文博会也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古老与新锐的交织。既有文化与智能硬件、VR/AR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4K等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成果展示,也突出古老非遗技艺的活态呈现和传承,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开设非遗小讲堂,增强观众互动体验……可能很少有一个活动能像文博会这样,在有限的物理空间里,让人跨越历史与未来,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人类文明的浩瀚与丰富。
事实上,让更多人懂得感受文化、享受文化,也是文博会的使命之一。这些年来,“逛文博会”已经成了很多市民的一种习惯、一种约定。在文博会这个巨大的文化容器里,市民的审美能力、文化感知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为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增量。
也就是说,文博会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各种交易额上,不仅仅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也还在于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公共文化平台,在于它对城市文化的一种无声的润泽。它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去看文博会了吗”已成为市民之间的流行问候语。我们相信,包括文博会在内的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与市民的良性互动,将使城市以及市民变得更加“文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