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通告》。该通告提出,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严禁任何组织和学校组织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挂钩的“奥数”、选拔性考试及学科类竞赛活动。
不仅如此,该通告要求,现有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一律进行重新核准,未经重新核准的,不得组织开展活动;活动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之地的广东,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再次强调、重申了这样一种朴素的教育理念,即教育必须是为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应该被摆放到更高的位置。这是广东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教育方向。
以深圳为例。这些年来,深圳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育人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率先、突破意义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比如,2014年,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培养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8大素养为突破口,建立了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到了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培养由此成为教育焦点话题。深圳在此之前就提出了“综合素养”理念,这至少反映了深圳的一种素质教育自觉。
不久前,一个深圳中学生写的一封信在网上流传甚广,大意是,当外地同龄人在进行地狱式应考训练时,深圳的孩子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各种公益实践……这些,与考试无关,却与面向未来的能力有关。因为真实,这封信感动了许多人。
是的,在深圳,很多人可能更多看到的是各种周末补习,而忽略了另外一种热气腾腾的真实的教育场景——很多学校成立了各种科技社团、学校科技协会、科技活动小组等,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创客教育在深圳蔚然成风,深圳学生创客节之类的活动,让对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的想像力得到进一步迸发。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各种竞赛已往往异化为一种工具,放大了教育焦虑,为本已功利化的教育火上浇油。广东省教育厅下发这一通知,是对这一教育误区的必要纠正,也体现了一种清醒的教育定力——抓应试教育更容易出政绩,但若用力过猛,会对教育构成伤害。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当下,对素质教育的坚守尤其显得可贵。
需要说明的是,应试教育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体现了一种刚性的公平。但是,唯有素质教育才能指向教育的本质,关键是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借用媒体融合的说法,教育也应当实现应试与素质的融合。在这方面,深圳还可以作出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