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教育的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推动深圳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以建市4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抓重点、强优势、补短板,推动教育事业全面上水平,是摆在深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5月23日,市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研究市政府系统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土地空间和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最近,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的长篇实录,在网上疯传,获点赞无数。出乎意料的是,在外界普遍担忧华为在如此生死攸关的时刻还能不能活下去的时候,任正非反而有些超然,用了很大的篇幅谈教育。因为在他看来,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修桥、修路、修房子,只要砸钱就行了,但芯片单靠砸钱不行的,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任正非对教育念兹在兹,充分彰显了一个优秀企业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及一个优秀企业脚踏实地的发展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提出教育决定城市未来、教育成就民生幸福,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政府“真金白银”投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情实意”付出。近年来,深圳的教育投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3-2017年期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累计1972亿元,年均增长20%,超过1979年建市以来到2012年34年间投入的总和。同时,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市、区两级政府每年均将学位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和重点工程,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优先发展教育的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推动深圳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正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所指出的,总体来看,深圳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规模和增长幅度还不相匹配,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不相适应。以建市4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抓重点、强优势、补短板,推动教育事业全面上水平,是摆在深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特色、高位均衡发展。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深圳基础教育发展要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学位建设既要提速,也要提质。要切实落实《深圳市中小学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确保规划学位如数兑现,让全市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并且尽可能“上好学”。要以推进特区高质量一体化为契机,充分考虑原特区外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实际,教育规划布局及教育资源配置向原特区外倾斜,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作为一座人口急速增长、外来人口占比极高的移民城市,深圳要做到符合本市就读条件的非户籍学生100%可在本市就读,让深圳教育的温度与包容度,成为“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生动脚注。
建设创新型、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底子虽薄,但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上的重要增长点。深圳拼的不是绝对的规模数量,而是扩大教育开放,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激活高等教育发展“一池春水”。为了支持高校建设,深圳一方面要在办学用地、办学经费方面给予大力保障,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人事制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关键节点,大胆探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分类聘用、考核评估、晋升制度体系。更多“聪明的脑袋”在高校集聚,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深圳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也能够带来基础性创新的可能,为深圳增强源头创新力、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国际一流、深圳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既要办好普通教育,也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目前,深圳的职业教育在全国是叫得响的,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产教融合、开放融通”的发展思路,加大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引导、支持力度,特别要全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增强深圳职业教育品牌成色,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教育兴则深圳兴,教育强则深圳强。坚持走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加快建立结构合理、公平优质、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深圳的未来更加令人期待。(■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姚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