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把科学家精神写在城市旗帜上

条评论立即评论

把科学家精神写在城市旗帜上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在建设科技强国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这是深圳的使命担当,也是深圳的站位选择。学习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深圳商报》&读创APP携手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指导支持下,共同举办“科学家精神与深圳”座谈会,并正式启动“科学家精神与深圳”大型年度报道。

去年岁末,总书记对深圳寄语:“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把科学家精神写在城市旗帜上,正是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的主动作为,正是深圳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实际行动。

启动“科学家精神与深圳”大型年度报道,我们将深入基层,报道深圳科技工作者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弘扬科学家精神;我们将聚焦改革,报道深圳的职能部门如何进一步构建良好科研生态;我们将集思广益,报道深圳各界如何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我们将突出重点,报道深圳如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学家精神与深圳,共成长,互成就。

细读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能够清晰找到“深圳精神”的源头。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词同样是深圳成长壮大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科学和科技是引领深刻变革的重要因素。从“科学救国”到“科技报国”,一代代科学家前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新时代更需要科技工作者接棒前行勇攀高峰。

一方面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处在临界点,另一方面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关键阶段。特殊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科技须直面时代之问:如何突破核心技术受限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挑战,也是创新发展的城市考题。做合格接棒人,当勇敢登峰者,深圳责无旁贷;破解时代之问,实现创新领跑,深圳当为人先。

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点赞深圳:“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负总书记的期许,深圳正发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这条生态链上,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因素,也是深圳的优势所在。深圳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基础研究上发力,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开启建设科学中心的新征程。

多年来,深圳之长在科技应用,深圳之短在科学研究。没有科技应用的大舞台,科学研究难有用武之地;没有科学研究的蓄水池,科技应用同样后继乏力。今天,深圳正全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双中心”的用意,正是力求科技与科学比翼齐飞、共鸣共振。

建设科学中心,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更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观察近两年的进展,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圳日渐强大的科学气场。

比如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的国际排名屡创新高,哈工大(深圳)、港中大(深圳)等等锋芒初露,深圳由此成为新兴的高等教育高地。读创APP今年的高校招生报道,已可以骄傲地喊出“深圳邀你来读大学”。

比如壮大基础研究机构力量,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等“种子选手”相继启动,9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办起了冠名实验室。每隔一段,《深圳商报》总会出现相似的新闻:深圳又有论文登上《科学》《自然》杂志。起步于边陲小镇的深圳,已是世界科研版图上的后起之秀。

比如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深圳已从千方百计“请”院士,发展成国内新的院士集聚高地。据统计目前有超过40名院士常年在深圳生活工作。2017年的两院院士增选,深圳更是诞生了媲美“三天一层楼”的佳话——“两天四院士”。庆祝《深圳商报》创刊30周年,深圳大学的9位院士更是来了次集体亮相,祝贺词是:“智”敬创新,见“圳”成长。

科学中心的学术氛围日渐浓厚,科学中心的物理支点更是日渐耀眼。在深圳的地图上,三个新地名格外引人注目。第一个地名叫光明科学城,那里将是大科学装置的集中地;第二个地名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那里将会云集超过三万名科学家;第三个叫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那里将会以河套为核心打造一个科学特区。

建设科学中心,深圳全面推进,稳步疾行。

两年前,《深圳商报》推出“企业家精神与深圳”年度报道;今天,我们推出“科学家精神与深圳”年度报道。

同样的句式,绝非简单的巧合。在我们的理解里,认知改革创新的“深圳基因”,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特性;定位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让深圳更添后劲更有内涵更具魅力。

企业家精神激发创新的活力,科学家精神孕育创新的潜力。如果说企业家精神是深圳的发动机,那么科学家精神便是深圳的方向盘。更何况,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相较以爱国敬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为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有着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共同目标。

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交相辉映,深圳由此诞生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部落,由此形成中国数量最多的“科学企业家”群体,由此锻造出带有鲜明“科学家精神”的城市共识。在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无人区”论断,指出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腾讯掌门人马化腾递交建议,呼吁从国家层面推动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多元化,坦言没有基础的核心技术,应用是沙滩上的高楼,很有可能一推就倒。正因为如此,华为每年过百亿美元研发费用中,始终保持两至三成用于基础研究;正因为如此,腾讯基金会出资10亿元成立“科学探索奖”,激励年轻科学家投身基础性研究。

两年前,深圳商报呼吁厚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土壤;今天我们继续发声,同样呼吁厚植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土壤。

深圳成为公认的“企业家之城”和“企业家精神之城”,学者归功于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有抱负和热情的企业家,认为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我们相信,尊重发展规律的科学生态、恪守科学精神的政府服务、有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同样会让深圳成为“科学家之城”,成为“科学家精神之城”。(深圳商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