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缺水问题怎么破?“抠”出节水新高度!

条评论立即评论

缺水问题怎么破?“抠”出节水新高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深知水的金贵,用起来不大手大脚,省起来“惜细流”,管起来抠细节。一如既往地“抠”下去,深圳必将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圳深知水的金贵,用起来不大手大脚,省起来“惜细流”,管起来抠细节。一如既往地“抠”下去,深圳必将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近日,深圳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专家组复查。2018年,深圳万元GDP用水量为8.41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5.25立方米,依旧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全市非居民计划用水率达9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超20%,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超10%,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近15%……在节水型城市建设方面,深圳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水是万物之母、文明之源,是生态的要件、生存的基础,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残酷现实。联合国发表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近一半人口,约36亿人居住在每年至少缺水时长达1个月的地区。而到2050年,该数字可能会增至57亿人。

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100多座严重缺水。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是一位“中国乐观派”,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其答案出乎意料——缺水。

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若没有了目前还没有替代品。解决水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方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标志着节水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而创建节水型城市,则是实施节水行动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表面看来,深圳地处华南沿海,多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可以说是相当丰沛,跟缺水搭不上边。但实际上,深圳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流过,也没有大型湖泊,大量降水白白流走。同时,深圳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用水量居高不下,水污染问题严重。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导致深圳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根据2017年水资源公报,深圳人均水资源不到16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13,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临界值。深圳目前80%左右的用水,需要从域外的东江引入。

深圳缺水问题,其实早已出现,1991年还曾闹过一次“水荒”,对全市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此后并未再出现类似的极端情况,新市民对此“没有感觉”,但是缺水给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深深地嵌入了城市记忆里,长进了城市机体中。

如何破解缺水难题,是深圳的一件大事。在大力开源的同时,深圳苦练节流“内功”。早在1998年,深圳就申请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多年来,深圳把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治水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转变,从过度开发向主动保护转变。正因如此,深圳先后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在节水问题上,深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健全法律法规,初步形成覆盖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保护全过程的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增强节水“约束力”;坚持以水定需、以水定产发展导向,大力推动“以需水能力定供水能力”向“以供水能力定经济结构”转变,抓住用水节水“主力”;严格用水管理,对水资源总量进行统筹管理和统一调度,科学核定用户的用水定额,实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与用户用水计划管理结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强化源头节水“管控力”;善用经济杠杆,统筹考虑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保护要求、社会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政策,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差别化水价,采取“超量加价,多超多付”的办法调控用水,激发高效用水“动力”;突出技术引领,政府加大对节水科研投入与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完善“数字水务”,释放节水“牵引力”;大力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增加海水直接利用量与再生水利用量,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涵养“源头活水”,挖掘节水“潜力”。

千方百计节水,出了名的“抠”——深圳深知水的金贵,用起来不大手大脚,省起来“惜细流”,管起来抠细节。一如既往地“抠”下去,深圳必将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姚龙华)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