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课题,也是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彻底改变作风文风的时代标志。深圳新闻网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在实践中提升编辑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的编辑记者将不断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脚踏实地采写制作一批“沾露水、冒热气”新闻报道。
陈毅强在“扶贫车间”
深圳新闻网2019年7月16日讯(记者 潘汀波 余俐洁 杨浩翰)“我想用深圳的先进思维,给东兰县的经济发展带来另一番新思路。”望着四面的青山,陈毅强道出藏着心中的“扶贫梦”。在对口帮扶的三年时间里,陈毅强跑遍了河池市东兰县14个乡镇,因地制宜的调研出一套具有深圳创新思路的扶贫规划,为革命老区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县镇面貌带来崭新的变化。
因地致贫 易地搬迁势在必行
葱葱郁郁的大山林、山坳坳里的土砖屋、一条由石头堆砌起来的“路”……这就是河池市东兰县弄美村花香乡贫困户彭秀勤的老家。“因土地贫瘠,平时就只能在地里种玉米、养些家禽,收入主要来源只能依靠丈夫外出打工。”彭秀勤告诉记者,一家6口人的年收入不足2万元。2017年,彭秀勤也选择离开家乡,到广东佛山打工。
东兰县是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的国家深度贫困县,交通不便利给东兰县的发展带来很大阻碍。据统计,截至2016年,在东兰县像彭秀勤这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618户,66441人。 东兰县是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的国家深度贫困县,交通不便利给东兰县的发展带来很大阻碍。据统计,截至2016年,在东兰县像彭秀勤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9618户,66441人。
2017年1月,陈毅强作为深圳市龙华区的扶贫干部加入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挂任河池市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虽然早有准备,但初来乍到的他依然被东兰的贫困所震撼。“见过贫穷的地方很多,但是没有见过那么穷的。”陈毅强这样形容他首次走访贫困户的心情,“房子是木架结构,房子围墙是用竹篾编织而成,六面来风、五面来雨,甚至都不能称作’房子’。家里只有一口锅,每天只煮一锅玉米糊,还要分两餐吃。“
这次的走访让陈毅强一夜无眠,如何能更好的帮助东兰县摘掉“贫困”这顶帽子?让广大居住在山区的群众摆脱贫困,易地搬迁势在必行。“十三五”期间,东兰县规划投入6.98亿元,规划建设2.1平方公里东兰向阳新城,打造功能齐全新城区,在此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告别大山 实现在新家门口就业
没有深入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制定出适合东兰县发展的“新路子”,陈毅强用半年时间把东兰县13个乡镇和73个贫困村跑了个遍。“刚来时陈毅强讲普通话,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但能完全听懂桂柳话(当地的方言),还会时不时冒出两句来。”东兰县县长徐迪克说,陈毅强不仅用心的与当地人交流与沟通,而且把深圳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到东兰,踏实。
陈毅强在深入贫困山区调研发现,东兰县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片区非常严重的地区,土地非常匮乏,传统的扶贫方式方法并不适应东兰;而且发现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富余是因为要照顾老人、小孩,照料农地,不能出远门打工。
“其实东兰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富余,苦于没什么就业机会,大家才纷纷外出务工。”陈毅强结合当地的政策及自己在深圳从事经济工作经验,以引进产业、建设“子母扶贫车间”的精准扶贫方式,加强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扶贫大车间)建设,推进13个乡镇扶贫车间延伸至149个行政村扶贫小车间,实现全覆盖。
让贫困户就近工作,实现“留守儿童有陪伴、空巢老人有依靠、留守妇女有工作、扶贫产业有发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很快,在龙华区投入2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下,向阳新城易地搬迁安置点4000平方米产业用房被装修一新。2018年9月27日,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科公司”)(扶贫车间)正式入驻。在外打工的彭秀勤也回到家乡,成为东兰汉科公司的一员。2018年11月,她把家搬到了向阳新城安置区,住进了三房一厅崭新的电梯房,实现在新家门口就业。“搬到新房子,一家人住宿条件有一个质的提升。”她笑着说,“更重要的是能回来家里照顾小孩。”这一创新的举措也吸引了近2000名东兰青年回乡就业。
招商引资 实现贸易出口“零”的突破
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深圳市及龙华区两级财政共投资约4500万元,在东兰县建设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打造三石镇“扶贫大车间”、14个乡镇“扶贫车间”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东巴凤分院),目前,已引进东兰俊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3亿元;已解决了1072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0人。
“子母扶贫车间的建立,让东兰县很多外出务工的妈妈能够回到家乡,目前,员工的工资在2500-3000元左右。”东兰汉科公司厂长李光瑜告诉记者,公司现有总员工人数为380人,其中有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车间的员工百分之九十是像彭秀勤这样的妇女,“针对员工的条件,子母车间安排的工作都是手工活,就算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员工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就能熟练操作。”
“深圳的电子产业已经形成了先在周边成本洼地生产零部件,再回深圳总部装配的格局,部分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很适合东兰的贫困群众。”陈毅强说,“我们核算过,等整个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安排全县14个乡镇1万人以上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约3300人脱贫,全面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难题。”
为了引进更多的龙头产业,陈毅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协助出台了《东兰县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政策》,“对入驻东兰企业,按照‘一减免二补助三奖励’的优惠政策。”他说,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安心、舒心、放心的投资环境,有效加快对口帮扶项目落地建设。
“通过引进企业的发展,群众的创业激情在不断地被激活,农民工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带动了东兰整体的产业发展。”县长徐迪克告诉记者。2018年以前,东兰县在出口贸易方面为零,在引进企业进驻之后,东兰县所生产的产品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产值突破100万美元,填补了历史空白。
2018年11月,全国携手奔小康培训班在东巴凤举行。东兰县代表广西作经验典型交流发言,介绍龙华区帮扶东兰扶贫成效经验,东兰“子母扶贫车间”模式成为现场教学点。
多领域协作 为老区带来“新面貌”
“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后,给我们老区的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到2018年底,全县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9.54%,贫困人员下降到26309人。”县长徐迪克认为,东兰县脱贫攻坚的背后离不开深圳市、龙华区真情实意的帮扶。
结对子以来,深圳市、龙华区多领域协作东兰发展,覆盖产业发展、教育、医疗、饮水、农产品、旅游、劳务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功,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全力协助东兰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了解决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子女“上学难”,龙华区还筹集2000多万元,在“扶贫车间”不远处援建东兰深圳小学,预计今年9月开始招生,向阳新城易地搬迁安置点贫困学生将实现就近上学。
“通过精准扶贫,深河两地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论述中区域合作的精神。”县长徐迪克动情地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后发达或贫困地区有了先进地区在智力方面的帮扶,尤其在产业方面的支撑,东西部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后发达地区,也能和发达地区一道,在2020年实现小康。”
不忘初心 筑起“深河”两地情谊
东兰县是邓小平同志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深圳人民对这地方有着很深的情缘。陈毅强也不例外。“三年时间虽然很短,能够做成一件事不容易。”来东兰县之前,陈毅强的母亲曾叮嘱他,要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工作,这也让他更用心、用情地投入扶贫工作。
陈毅强把深圳高效率的工作理念带到了革命老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情况和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标准。同时,他也把东兰革命老区的“拔群精神”——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三年的扶贫期即将结束,回望走过的路,陈毅强笑着说,“我在东兰做的事只是刚刚开始,未来东兰县的发展还有很多可能性。今后我将带着东兰老区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去。”
记者手记:
这三日的釆访,我和另外两名记者不辞辛苦,长途跋涉,践行了四力,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从陈毅强身上,我看到了深圳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策划和引进的扶贫车间,让从大山深处走出来贫困户,在新家门口有了持续的收入,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他不遗余力从深圳、东莞等地引进高科技企业入驻当地的高科技产业园,为东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东兰县干部群众口中和脸上,我听到和看到了太多的他们发自内心的对陈毅强的溢美之词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对易地搬迁贫困户的高层新居和他们远在十几公里外山坳中的土石旧家的实地探访中,我切身体会到他们脱贫前后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东兰县这片由韦拔群烈士开创的革命老区,一直传承着红色革命的基因,拔群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东兰县的干部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取得出色的成绩,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深圳人好好学习。(潘汀波)
中午12点火车从深圳北站开出,再辗转汽车,我们一行三人到达河池市东兰县已是晚上9点,而这条路,陈毅强每两个月至少要跑一趟,这一走就是两年多。走访贫困户彭秀勤的老家——弄美村花香乡的路更是艰辛,盘山公路忽上忽下,在山坳坳里的家,我们走着一条不能称之为“路”的“路”,而这样的“路”陈毅强“跑”了半年。我不禁地想,如果换作是我,是否能坚持下来?短短三日的采访,让我切身地体会到深圳扶贫干部的难,更深深地被深圳扶贫干部的坚毅、实干、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所打动。用脚丈量、以眼记录、用心感受、以笔传播,作为一名记者,这就是我能为深圳扶贫工作所尽的一份绵薄之力。(余俐洁)
还记得第一次前往东兰是因为深圳媒体行,当时见到陈县长,就对他“留守儿童有陪伴、空巢老人有依靠、留守妇女有工作、扶贫产业有发展”的理念印象深刻。
这三天的采访,再次踏上东兰这片土地,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他在东兰的工作以及东兰的变化,陈县长以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东兰县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把深圳人务实的工作态度带到了广西,体现了深圳干部的能力和态度。(杨浩翰)
彭秀勤是东兰县建档贫困户,她现在在“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
“扶贫车间”就在彭秀勤新家附近,就业非常方便,又可照顾家庭
彭秀勤原先的娘家,在深山之中
彭秀勤和她的老屋合影留念
彭秀勤老屋,非常破旧
以前彭秀勤要回家,都必须走这样的石路
扶贫“母车间”中,一位员工正在工作
彭秀勤和其他贫困户搬迁到了向阳新城的移民安置点,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航拍图)
彭秀勤的新家,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部分建档贫困户正在工作
东兰县航拍图,其被大石山“包围”(航拍图)
东兰县全景图(航拍图)
在移民安置点附近,将建起东兰深圳小学,让学生可以就近上学(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