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网言网语>

开设小学期,让游学更有方

开设小学期,让游学更有方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将游学提高为特色课程的层次,也能提高家长和社会对游学的重视,为学生参观公共机构、参与公共活动提供更大便利。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了一份七月中旬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受访的1978名中小学生家长中有74.9%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对于游学的效果,四分之三的家长表示收获感低于预期。游学项目良莠不齐,有些项目偏游少学、实用性不强,家长花了钱,孩子却学不到什么,更有少数游学项目存在教育价值的偏差,容易误导学生。国情教育重要性不断凸显,文化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学教育的价值,如何引导低龄游学走向正规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课题。

为何要游学?为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更好地认识世界。未成年人,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设阶段,从书本和媒体中认识世界远远不够,通过实践与观察,孩子能够更清楚明白自己的人生定位与价值取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其实路不在距离上的“远”,行路能否助力人生成长和发展,关键在知行是否合一。在社区帮助宣传、督导垃圾分类,回家乡研究一下民俗,足不出国、足不出省甚至足不出市,只要引导得当,都能成为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游学经验。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认识水平还不高,认识能力也需要辅导,专业教育工作者要给予他们科学认识世界的工具,加以指引,才能让孩子的游学最终转化为发现与思考。

游学低龄化是素质教育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需要学校鼎力支持。游学一般发生在寒暑假这样较长的假期,纯粹市场化的游学,往往难以负担聘请优秀、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成本,因此才有当下游学的困惑。

怎样才能让游学有更强的方向感,“游”必有“方”?

笔者以为,中小学校可以参照部分大学的做法,探索在假期里开设小学期的制度,让专职教师参与游学规划与辅导,实现游学项目科学化、专业化。如今,很多大学将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课程放在小学期,这能结合专业教育与国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小学开设小学期,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并发挥校本课程特色,研究大学期与小学期衔接转换的游学方案,将游学心得、作品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将游学对学生成长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将游学提高为特色课程的层次,也能提高家长和社会对游学的重视,为学生参观公共机构、参与公共活动提供更大便利。

公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小学期,不仅可以提高游学教育的水准,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让游学成为所有孩子都能接触的教育方式。毋庸讳言,单纯市场化游学的确有可能拉开一条知识鸿沟,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非营利的教育机构参与组织小学期内学生集体游学,要注意节省成本,降低家庭的教育负担,不要陷入现在游学盲目求“远”的误区,也要防止“家长作业”式的“甩锅”做法,让“小游学、深游学”成为游学市场上的最佳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深化,更多优质教育手段正在“下潜”,过去高等教育中的专利已经为国民基础教育共享。中小学校也应继续对标高校教育改革,探索中小学学制制度、考评体系的改革。 

[责任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