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了深圳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一项就是法治城市示范。《意见》要求深圳,“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可谓是全球标杆城市的“标配”。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越高,市场才会更加开放透明度,竞争主体地位才能更平等,吸纳资本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才会更强,城市竞争力就能始终保持强劲。
对照相关排名,可以更直观地看清这种关联性。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对各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进行评估排名;今年年初,该公司又发布了其首个《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及排名。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洛杉矶、芝加哥这7座城市,在今年发布的两份报告中均进入了前十位。这种高度重合现象告诉我们,深圳要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就必须打造出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应该说,深圳的法治营商环境在国内已是佼佼者。2017年至2018年,深圳两度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荣誉。在中国政法大学组织的2018年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中,深圳市位列100个参与评估城市第一名。然而,要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就必须把自己放在世界范围去比较。在科尔尼的《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深圳也上榜了,成绩是第58位。
从国内的第一名到全球的第58名,这是深圳必须正视的差距,但也向深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深圳早已开始对标国际一流,对营商环境进行系统谋划、设计和改革。去年2月,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努力率先营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和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新目标,让这一任务变得更迫切、更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的是用“法治化建设”去提升营商环境,这是颇具深意的。对深圳这座产业结构已经迈向中高端的城市来说,显性成本的降低空间已变得十分有限,不能再用各种优惠政策去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优异的法治环境才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最根本、最稳定、最长久的保障,促进营商环境更加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正是那些全球标杆城市的共同成功经验。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面对“外迁传闻”时这样说到,华为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因为深圳有良好的法治化水平。法治是深圳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也是深圳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关键。法治已成为深圳发展鲜明的基因,相信深圳定能笃行致远、达成目标!(评论员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