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西九龙站口岸开通将满1周年 深圳边检驻守国门最前沿服务大湾区

2019-09-21 19:51来源:深圳新闻网

西九龙站口岸开通后的第一个春运。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19年9月21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张玲 通讯员 赵崇宁、孙聃聃)2018年9月23日,西九龙站首发的G5736次高铁满载着第一批入境旅客呼啸出发,标志着香港正式融入全国高铁网,迈进高铁时代。

再过两天就是西九龙站口岸开通一周年。一年来,西九龙边检站驻守在香港境内的西九龙站口岸,致力守护“一国两制”,全力推行“一地两检”,竭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186天迈入“千万级”  客流增速比肩高铁提速

2019年3月27日,西九龙站口岸开通后第186天,迎来了第1000万名出入境旅客,正式迈入“千万级”口岸行列。“口岸一开通就迎来客流高峰,就像高铁提速一样快。” 西九龙边检站党委书记、站长李长青向记者这样介绍。口岸开通当天,出入境人员便超过7.5万人次。各大旅行社早早嗅到了高铁开通带来的商机,内地香港各类购物、观光旅游团兴起。据统计,单是2018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经西九龙站出入境的团体旅客便近10万人次。

高铁尝鲜游热度还未降温,首次春运便如期而至。在2019年2月7日大年初三,西九龙站口岸客流超10.5万人次,创下了开通以来的历史记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等国际贸易展会等活动期间,西九龙站日均查验旅客超6.6万人次,其中外籍旅客超4300人次,较平日上涨近80%。截至9月20日,经西九龙站口岸出入境人员超过1888万人次,这其中不乏各国政要和各类经济文化交流团体。西九龙站口岸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交流的重要枢纽。

改革创新只为大湾区交流更快一点

“非常快捷,以前坐大巴去海港城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方便太多了!”结束了一天香港之行的博主何小姐点赞西九龙。

“过关很方便,每次从月台上来,就能看到很多查验通道,几分钟就能办完手续。”居住在深圳,因业务经常往返香港的市民陈先生点评西九龙站边检服务。

良好的通关体验得益于西九龙边检站接连推出的多项创新举措:小单元执勤模式,让警力跟着客流走;后台集中审查,处理各类事件高效精准;首创中国公民“E家行”专用通道,便利奶爸奶妈带娃出行;方言引导广播,让方言地区群众开心过关……从勤务组织到便民举措的先行先试,无一不是西九龙边检站为满足旅客畅行需求探索的新路子。

“通关效率就是高铁口岸的‘牛鼻子’,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自行研发了客流预测疏导系统。”简洁的蓝白跳色界面,实时更新的列车时刻表和客流预测等信息,让勤务指挥人员能够提前掌握客流情况。基于该系统,西九龙站建立了提前2分钟一次性开足通道工作机制。“这就是为什么旅客刚到候检区,就能看到通道已经开好了。”李长青站长不无自豪地说,“现在基本实现了‘平日旅客即来即走、客流高峰旅客快速通关’的目标。”

用发展的眼光谋篇布局  提升软硬件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已经绘就,深港半小时生活圈,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泛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逐渐成型。面对日渐增长的客流,西九龙站提前谋划部署,于2019年3月中旬开始进行自助通道二期建设。

“为了能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我们日夜赶工,硬是将原本62天工期的任务量压缩到46天。”提到自助扩建工程攻坚经历,技术保障队副队长胡青觉得恍如昨日。5月1日,新扩建的40条自助查验通道提前正式启用,旅客自助候检场地增加45%,单向客流疏导能力从原来8,400人次/时提升至13,200人次/时,自助通关旅客比例提高到了70%,极大缩短了旅客的通关候检时间。

基础设施的扩建升级为口岸安全顺畅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如何同步提高“软实力”一直是西九龙站党委思考的问题。一支素质过硬的移民管理队伍,是确保国门安全顺畅的关键。

随着晚班前集中培训制度的建立,民警能力素质提升走上正轨。培训内容从理论知识到业务技能不一而足。“我们鼓励民警走上讲台,分享经验,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更利于接受。”

“现在不只是低头盖章,更懂得了抬头看路。”刚刚查获一起持用骗取证件非法出境案的三队民警陈晨告诉记者,她现在成了队里的业务教员,在工作之余编写课件,让自己的写作爱好有了用武之地。

一年的辰升日落,26公里的广深港高铁线上印刻着第一批奋斗者的足迹。在新的起点上,西九龙站将继续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确保口岸管控安全的基础上,继续以提高旅客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改进工作举措,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顺利施行,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而奋斗不息、勇往直前。

西九龙站边检民警为旅客做指引。

边检民警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

旅客在人工通道办理通关手续。

旅客在人工通道办理通关手续。

边检民警引导旅客快速通关。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