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四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项目标下功夫,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当然使命。深圳要在完善民生内容体系、提升优良的民生服务质量、建设多元的服务供给体系、提供广泛的民生服务覆盖、建立高效公平的制度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先行示范。
要以高标准引领民生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深圳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所瞄准的七项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七有”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要求,每项仅有一字之差,但“善、优、厚、良、颐、宜、众”七个字,却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质的提升,凸显出先行示范的高标准高质量。从“民生七有”到“民生七优”,标志着民生幸福有了“深圳标准”。深圳不光是要解决基本的教育、医疗、居住等民生需求,而且是要高标准地解决,彰显责任与担当,也意味着深圳要瞄准民生幸福全面综合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将改革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
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幸福不仅意味着GDP和人均GDP的增长,还包括发展成果的分享及社会福祉的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全体市民公平公正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固有权利。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要优质更要均衡。要坚决消除公共服务的资源占有不均、消费水平不均的现象,确保在城市内不同的地区间、每一位市民,都能一视同仁、不打折扣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对于社会保障体系,要全覆盖可持续。不能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更不是“一锤子买卖”,要保障人人皆能持续享有。深圳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促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让“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温暖话语在制度体制层面得到落实。
要实实在在出实招求实效。七项民生建设目标,每一项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搞“盆景”,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要坚决防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该看到,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深圳目前仍存在一些民生短板,但这些民生短板也将是最大的民生潜力板。深圳要逐项确立标杆标准,逐项梳理短板不足,逐项研究路径方法,逐项推进改革创新,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并且,解决民生问题不能零敲碎打、碎片化投入,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目标化解决,要制定好民生长远规划,以优良的制度机制护佑共享稳稳的民生幸福。同时,深圳尤其要在“共建共治”上率先示范,在做好民生工作解决民生“急难愁盼”问题时,要更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公共服务满意率。
大道之行,初心不移。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就要厚植民生情怀,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智慧破解难题,勇于担当作为,以实效实绩书写更加壮丽的民生画卷,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汇聚坚不可摧的力量!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