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刷脸支付看起来更先进更便捷,但如果用户信息安全不能确保,就很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所以,要想刷脸支付能够得以迅速普及,要多方采取措施,加强用户人脸信息保护,让商家和消费者用得放心。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赵强
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普及,另一种支付方式——刷脸支付也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年以来,刷脸支付在各大商店、餐馆逐渐铺开,消费者在购物付款时,不用打开手机二维码,只是看一眼支付设备,就能轻松完成付款。但消费者和商家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发现,这一设备利用率较低,体验也没有二维码支付好,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刷脸支付为何叫好不叫座呢?
刷脸技术日益成熟,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应用也是必然。如今,上班打卡刷脸,坐高铁刷脸,进小区刷脸……明星演唱会上,刷脸技术还屡次帮助警方抓获逃犯!一个真正“看脸”的时代,正在来临。
但是技术上再成熟,也不一定能够顺风顺水,在市场的大海里所向披靡。能被市场所接受的先进技术,首先得给人安全感与信任感。特别是在支付领域,涉及金钱往来,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然而,技术的双面性,在刷脸支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相较于二维码,刷脸支付的优势在于去掉了手机这一介质,因此而更加便捷,但同时也意味着人脸信息的泄露变得更加容易。如果说人的脸部特征构成了刷脸支付的密码,那么,很显然,在大街上行走的一张张人脸,就真的好比是一个个行走的密码,更容易被采集。而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一点不比别的信息数据库低,造成的后果因为应用场景的广泛,给使用者带来的损失反而可能更大。
可见,刷脸支付看起来更先进更便捷,但如果用户信息安全不能确保,就很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所以,要想刷脸支付能够得以迅速普及,要多方采取措施,加强用户人脸信息保护,让商家和消费者用得放心。
首先,自然是要在技术上加强安全防范。刷脸支付,面对的是一片新生的市场,介入的企业、商家,一定不能因为要抢占市场,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安全性,是刷脸支付的生命线,也是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加强立法和监管。刷脸支付,具有技术先进性,法规与监管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但这不是法规和监管留下漏洞、空白的理由,立法和监管要与时俱进,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对刷脸支付的信息采集、使用、保管等各个方面及时加强保护和监管。再就是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保险赔付等方式,建立起“风险防火墙”,既承担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助于打消使用者的顾虑,无后顾之忧,刷脸支付自然就会很快普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