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深圳歌剧院正式选址于南山东角头,将由歌剧院主体建筑、建筑群落和配套群落组成,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单体规模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大湾区最高标准、规模最大的艺术殿堂。
早在2016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便决定启动深圳歌剧院建设。2018年,深圳宣布将布局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其中便包括深圳歌剧院。近年来,有关深圳歌剧院选址的传言不断,而眼下,南山东角头正式走到了聚光灯下。
东角头地块位于大湾区的核心要冲地带,深圳歌剧院的建成,将与沿线的海上世界、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太子湾邮轮母港等形成深圳湾文化设施带,凸显深圳海洋城市的特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要想知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看看它的剧院就可以了。”如同摩天轮、美术馆一样,对任何一个志存高远的城市而言,大剧院都已然成为一种“标配”。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深圳要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建设标志性的歌剧院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一些人看来,歌剧院似乎有些过于阳春白雪,但有研究显示,歌剧院的出现往往会成为市民结构变化的转折点——它能够为城市吸引和聚集更多“高人力资本价值”者,这被学者称为“歌剧院效应”。
此外,有研究表明,仅悉尼歌剧院为整个澳大利亚带来的社会价值,就高达4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而在伦敦西区看戏的观众,15%会留宿,70%的观众会在附近就餐,从而维持了当地5000家酒店正常运转、1.5万家餐馆营业,由此带来的总经济价值超过10亿英镑。高雅艺术,同样拥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当然,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高水准的歌剧院不仅要“拥有”,还要“运营”。历史地看,西方歌剧的兴盛,源于本地文化的滋养。某种意义上,城市文化正是剧院的灵魂所在,而高水准的剧院亦会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深圳歌剧院的“在地化”问题值得重视。同时,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剧院运营遇到不小的困难,很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状况也值得关注。
有人说,“剧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是开放的全民艺术大学。”面朝大海的深圳需要这样一座精神堡垒,让深圳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辉。